乌拉尔甘草生活史型特征及生态机理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chentong8595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龙江省西部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生境特征,生活史性状和生活史型划分及其特征,结果如下: 1.甘草生长的土壤主要为沙壤,表层比较干旱,深层土壤水分适宜。受到人为干扰后,土壤理化性质发生改变,尤其是水分条件对甘草的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2.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的营养体、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器官的形态学性状差异比较明显,与人为扰动程度密切相关。对土壤进行深翻可促进甘草的植株营养生长,并显著提高有性生殖效率,但对无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光合作用能力均较强,似乎没有明显的“午休现象”,各项生理指标受强光的抑制不明显,甘草属于喜强光植物。 4.对比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生物量分配特征,野生甘草生物量主要分配给无性生殖器官,栽培甘草主要分配给营养器官,而半野生甘草生物量在无性生殖器官中的分配略有下降,在营养器官和有性生殖器官中的分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表明半野生甘草的营养生长和有性生殖得到了加强。 5.通过对野生甘草、半野生甘草和栽培甘草的甘草酸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比较,发现田间管理模式反而使野生甘草的甘草酸含量下降,给予一定的环境胁迫可以提高甘草酸的含量。半野生甘草地下部分总黄酮含量变化规律与野生甘草相似,而地上部分与栽培甘草类似。 6.甘草生活的生境不同,甘草采取的生活史对策也不同,这是甘草形成不同生活史型的前提条件。采用生境划分法和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法对甘草生活史型划分的结果表明:野生甘草为C型生活史型:半野生甘草为VCS生活史型;栽培甘草为V生活史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栽培甘草可能逐步向S生活史型过渡,即V→S。 7.由于时空的连续变化,生境类型也发生过渡性变化,因此甘草生活史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除V、C、S型3个基本生活史型外,还可形成VC、VS、CS和VCS型4个过渡生活史型。
其他文献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人类面临的全球环境变化及伴随的重大问题,驱使“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联合会”(ISSC)等国际性组织,启动了“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
萝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适应性强,是我国人民生活中的主要蔬菜之一。具有“水果珍品”之称的潍县萝卜由于独特的优良品性、较高的生产效益及可观的市场发展前景,已成为潍坊市
2020年8月24日,围绕“疫情‘大考’下的中国制度优势——以湖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主题,省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省社科联共同组织召开界别协商座谈会。部分社科界
该文以冬小麦周麦27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的灌溉施肥模式对小麦群体、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畦田节灌水肥一体化处理下,群体密度、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均高于其他处理,
2020年10月19日,中国水利学会2020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水利部副部长陆桂华出席并讲话,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胡四一主持开幕式。
古汉语合成词构词法的研究,多被作为了复音词研究的一部分。先秦时期的复音词研究已经引起了学者广泛的重视,不仅有对整个先秦时期复音词的研究,专书研究工作也做了许多。两
高校教师作为高校人力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着高校的活力和发展水平,它是培育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和赢得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培育高校核心竞争力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