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集群通信中继规划方法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mtd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无人机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集群任务过程中空地通信以及空中机间通信受到地形地貌遮挡、以及电磁干扰和通信距离影响的问题,引入中继通信无人机建链补网,重点解决中继通信建模、集群空地中继通信以及空中机间中继通信的规划等问题,实现集群在任务过程中通信质量的保持。首先建立符合通信中继无人机的基本通信模型,对通信质量进行定义。接着,针对空地通信中继规划,分别对大规模集群的时序性多任务点中继通信问题和复杂场景下单任务机空地通信链路保持问题进行研究。最后,针对机间网通信质量保持问题,提出中继初始部署以及在线实时规划算法。本文主要工作及贡献如下:(1)设计了面向时序性多任务点的空地中继规划算法。根据无线信道的基本模型,考虑无人机飞行环境、天线增益、多径效应等,建立符合无人机特性的信道模型。根据任务点时序性,即任务点的任务时间不同,需与地面控制站的通信时间不同,将该空地通信中继问题进行解耦。首先不考虑时序性,采用静态覆盖方式,用最少的中继无人机实现对所有任务点的全时段覆盖,决策出中继无人机的部署点。接着采用无人机中继动态覆盖,根据任务点时序性的特点,以静态覆盖的中继部署点为基础,多个时域不重叠的静态部署点可以分配给一个动态中继,将动态中继问题转为带时间窗的多中继点分配问题。设计的空地中继规划算法比较了不同任务高度平面、城市和郊区等场景以及中继无人机最大连接数相异的情况下需要中继数目以及中继分配方式,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2)提出复杂场景下空地中继无人机规划算法针对复杂场景下需向地面控制站实时回传信息的无人机断链问题,首先分析空地中继通信的两个难点,障碍物遮挡以及通信干扰的影响。提出基于接收信号强度(RSS)与包错误率(PER)的一致性通信干扰检测方法,并建立了基于单机多点连续探测和分布式多机同时探测通信信号强度的干扰源三维定位算法。接着设计空地通信中继规划方法,通过基于高斯伪谱的预先规划方法,规划中继最少需要数目以及各个无人机路径;采用模型预测控制,进行在线实时路径规划,实现对突发通信干扰的及时规避。仿真对比分析了全局路径规划算法在障碍密度不同环境中的性能,并进一步验证存在突发通信干扰时,无人机能快速定位干扰并有效规避,维持高质量的通信。(3)设计了面向集群机间通信链路的中继无人机规划架构针对集群中任务无人机机间通信质量保持问题,提出机间无人机中继规划方法。采用卡尔曼滤波法对任务无人机的运动状态进行最优估计。考虑三类通信链路性能指标,全局消息连接性、最坏链路连接性以及β-弱链路连接性。基于最小生成树,生成机间最优的通信拓扑。将机间规划算法分为中继初始部署点优化以及基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的中继路径在线调整算法。仿真实验比较了部署不同数量中继无人机时机间中继通信链路性能,进一步在不同通信性能指标标准下,进行蒙特卡洛实随机实验,验证算法的稳定性。在中继路径实时调整阶段,将提出的算法与中继无人机随机运动以及原地盘旋对应的机间通信性能作对比,验证了本章算法可以实现更高的机间通信质量。
其他文献
自动化搜索是现代密码分析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自动化搜索工具包括可满足性模数理论(Satisfiability modulo theory,SMT)求解器以及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xed-Integer Linear Programming,MILP)搜索工具等。本文利用 SMT技术分别对SipHash算法和LEA算法进行了差分分析,对SipHash算法进行了循环异或分析。利用MILP模型结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宽带高分辨率雷达,高通量移动和卫星通信,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无线电力传输,电子战等军事民用系统迅速发展。天线是这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电磁信号的发射结构,其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通信系统的整体性能。由于通信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复杂,对天线可应用的频带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超宽带天线及其阵列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超宽带天线阵列相比于超宽带天线单元具有波束指向性强,增益更高等优
ABS ECU作为ABS的核心控制部件,对行车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用车需求的增加,ABS ECU产线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节拍不断加快,如何在大规模、快节奏的工况下保证ABS ECU产线下线产品的质量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基于某企业测试需求和ABS ECU工作原理,制定了ABS ECU的测试内容,并根据测试内容设计了ABS ECU产线终端测试系统从站软硬件和主站软件。测试系统从站基于嵌入式系统,通过基于
由于S盒的密码性质好坏对于密码算法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在分组密码的设计中S盒的设计是关键.一方面,在SPN结构密码中,S盒应为置换.除密码领域外,置换多项式及其复合逆还在编码理论、组合设计等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对于Feistel结构密码,当n/2
无线设备的快速发展和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多,为未来军用通信系统带来了很多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雷达嵌入式通信(Radar-Embedded Communication,REC)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有潜力的新技术,REC能够同时实现频谱共享和隐蔽通信两种功能,其核心思想是将通信信号隐藏于雷达阻带,以雷达回波来掩盖通信信号。本文主要研究了REC的波形设计策略,主要工作如下:(1)考虑了设计自由度、计算复杂度和
随着对信息的需求不断提高,仅对静止场景进行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系统已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在对静止场景成像的同时还能检测运动目标的合成孔径雷达运动目标检测(SAR and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or,SAR-GMTI)系统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SAR-GMTI系统常常采用多通道数据相消、多普勒频域
太赫兹(Terahertz,THz)雷达散射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缩比关系的研究是太赫兹RCS缩比测量与反演技术的重要理论支撑。相比于微波频段,太赫兹波波长更短,对目标表面粗糙度敏感,对介质材料特性影响明显,因此,电磁相似律更加复杂。本文对太赫兹频段目标雷达散射截面的缩比关系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包括:针对RCS测量技术,分析了太赫兹RCS测量系统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提
太赫兹波处于红外与微波之间,在探测、成像以及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上均具有独特特性,从而在生物医学工程及反恐安检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目标散射特性是太赫兹雷达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由于受到太赫兹源发射功率低、信号稳定度差等条件的限制,太赫兹RCS测量实验主要在室内进行,测量精度相对较低,远场测量条件难以满足,因而测量数据不能直接用于目标RCS的计算。针对以上问题
海洋需求的日益增加,促使人类不断的加大对海洋的探索和开发,但由于海水运动的不均匀性和水中悬浮粒子运动的无规律性,造成光在水中传播时被海水中的悬浮粒子吸收,以及发生多路反射和强散射的情况。光的吸收和散射现象都会引起光能的衰减。光的吸收导致图像对比度低,水下强散射环境会导致光线偏离正常的路径,增加了背景噪声,使图像变得模糊,增加了我们研究的难度。为了提高水下图像的清晰度,本文将深入研究偏振成像系统,以
网络雷达对抗系统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化布站的新体制雷达与雷达对抗一体化系统。它通过指定的网络协议与设备,将异地部署的多个发射站、多个接收站及中心站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成对目标侦察探测、情报收集、识别跟踪、干扰压制、火力引导等功能。本文主要研究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目标有源检测技术,主要工作和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信号模型。分析了网络雷达对抗系统的信号处理流程,给出了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