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水平井二氧化碳吞吐控水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wei_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高渗透率,边底水能量充足,采用水平井开采的稠油油藏,在油井进入高含水期后,单纯的利用自然产能以及注水开采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生产需求的问题,开展了CO2吞吐试验来进行控水增油研究。首先对稠油水平井CO2吞吐案例进行了分类统计分析;在对实际案例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考虑19项不同的地质、开发、工艺因素,设计了175种典型方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Eclipse中的组分模块建立了典型模型,研究了各因素吞吐的规律性,评价了各因素在CO2吞吐过程中的敏感性,筛选了主控因素;建立基于吞吐增油量的稠油水平井CO2吞吐选井方法和选井评价方法,为边底水稠油油藏水平井CO2吞吐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并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认识:根据稠油水平井CO2吞吐案例统计分析认为较大的油层厚度、有隔夹层、构造高部位、水平段位于中部、吞吐前含水高等因素有利于CO2吞吐增油控水。分析了不同地质、开发、工艺因素的CO2吞吐规律,从吞吐增油量和吞吐开井后含水率方面评价了各因素对稠油水平井CO2吞吐的敏感性;认为地层非均质性、吞吐时机、平行井距离、平行井产液量以及吞吐轮次是最主要的敏感参数,决定了吞吐效果,并提出了一套普通稠油油藏水平井CO2吞吐油藏筛选的标准。根据稠油175个典型模型3轮CO2吞吐得到的敏感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分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稠油水平井CO2吞吐具有量化指标体系的选井方法和选井评价方法;研究表明:选井评价方法中得分高于0.7可以开展CO2吞吐。
其他文献
断裂构造是石油矿产勘探中非常重要的地质现象,因此断裂构造一直是地震资料的处理与解释的重点。本文的目的是利用不同于以往的其他方法的数学形态学的理论对地震资料进行形
化学传感器的功能化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以荧光作为输出信号的荧光化学传感器成为研究的热点。与其他化学传感器相比,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荧光信号容易观测且非常的灵敏
我国每天会产出大量的生活污水,必须对废水进行有效净化才能重复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是一种高效处理废水的装置,已被广泛应用到污水处理和回用。但由膜污染现象导致的通量衰减、运行成本增加等缺点严重限制了膜生物反应器更大规模的应用。本课题通过向反应器中投加自制磁性复合混凝剂研究对MBR反应器中污泥混合液性质、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微生物群落变化等影响,探究控制MBR膜污染的新方法和工艺及其背后的调控机理,
脆性固体材料的破碎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十分常见,例如堆石料的开采,破碎和碾压、矿物冲击分选、玻璃破碎等。脆性固体的破坏从时间尺度上可以分为瞬时破碎和连续破碎。颗粒材料在准静态压缩条件下发生连续破碎,其力学特性和破坏机理等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冲击,爆炸等动荷载下瞬时破碎的变形特性和破坏机制研究还有很大的空白。固体的冲击破碎是一个连续介质到高度离散化系统的快速转变过程,诸多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如陨石冲击、地
渤海油田油藏非均质性强,经过水驱开发后地层流体和压力发生明显的变化,平面和层间压力差异明显,调整井钻完井时容易井漏、井涌、卡钻和固井不合格等问题。为了保证调整井钻
在地震资料处理流程中,去噪是很重要的一环,若噪声没有得到很好地去除,将直接影响到有效信号同相轴在叠前地震剖面上的识别,从而影响一系列之后的处理环节,最终会影响到叠加
电连接器是实现器件之间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基础机电元件,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设备中,电连接器可靠性水平的高低对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振动应力是影响电连接器可靠性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持续的机械振动应力会引起电连接器插针与插孔发生微动磨损,影响其接触性能。因此,本文利用超声检测技术对微动磨损进行研究。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电连接器微动磨损的研究方法,超声检测技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进行了简单概
自2016年二胎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生育率依然没有显著的提高。低生育率带来的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占比缩小、社会活力降低等社会问题,依然亟需解决。生育率的降低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这一关系,并预测未来的城镇化率与总和生育率。本文首先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即VAR模型,探究了城镇化、乡城人口迁移与城乡差距之间的影响关系;接着基于城镇化
近年来,随着微细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流控芯片在医疗诊断、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目前,微流控芯片已经逐步从实验室研究走向商业化应用。这对芯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普遍很低,孔隙连通性差,大规模水力压裂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提高页岩气产能的技术手段。压裂后大量滞留在储层中的压裂液是否会产生严重的水锁伤害是需要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