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系统内C、N、P元素的化学计量比值特征,能够揭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元素相互影响的规律,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研究日益成为全球生态系统变化研究的焦点。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属国家二级保护珍稀濒危树种,资源也越来越少。如何更好地经营闽楠人工林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开展对不同林龄闽楠人工林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以期能够初步了解闽楠生长发育的养分限制性情况以及土壤、叶片和根系间的协同作用,为更好地保护和培育闽楠人工林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永州市金洞管理区闽楠人工林中,选取下桃源(14a)、树木园(45a)、上司源(60a)三个不同林龄林分,并分别设置2块25m×25m的样地,于2016年1、4、7、10月采样四次。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土壤中C、N含量表现为14a>60a>45a,14a和60a显著高于45a;P含量表现为45a>60a>14a,均无显著性差异;随着林龄的增加C:N逐渐降低,C:P和N:P先降低后升高;3个林龄土壤C含量与C:P比值、土壤N含量和N:P比值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2)叶片C、P含量表现为14a>45a>60a,N含量表现为45a>14a>60a;叶片C:N比值先降低后升高,C:P比值和N:P比值先升高后降低;14a叶片全N与C:N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45a和60a叶片全N与C:N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45a叶片全P与C:P之间关系呈负相关关系(p<0.05),14a和60a叶片全P与C: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3)根系C含量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表现为60a>45a>14a,并且三者之间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N、P含量表现为14a>45a>60a,但无显著性差异;根系C:N、C:P和N:P比值也随着林龄的增加呈现上升的趋势;14a根系全N与C:N之间、全P与C:P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但未达到显著水平;45a和60a根系全N与C:N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45a和60a根系全P与C:P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4)14a叶片C含量和土壤P含量之间,45a叶片N含量和土壤N含量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14a根系C元素含量与土壤P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45a根系P元素含量与土壤C元素含量之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14a叶片各指标与根系N含量关系密切,45a叶片各指标与根系P含量关系密切,60a叶片各指标与根系C、N含量关系密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金洞林场14a闽楠生长受到N元素的限制;45a闽楠生长受到P元素的限制;60a闽楠生长受到N、P元素的共同限制。整体来看,金洞林场闽楠叶片N:P平均值为14.39,说明该地区闽楠人工林受N和P共同限制。本次研究能够为更好的培育及经营闽楠人工林提供指导意见,为金洞林场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