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3年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理论和金融深化理论奠定了利率市场化的基础。该理论认为,要提高资本利用效率,充分发挥金融市场在资金分配方面的功能,就要推行金融自由化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放开金融资产价格,尤其是利率和汇率的管制。因此利率市场化金融自由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利率市场化正在不断的深化改革之中,一方面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另一方面建立央行能够间接调控的市场基准利率体系。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下文简称SHIBOR)由此应运而生。一个有效的基准利率体系能够为金融产品提供坚实的定价基础,并增加其交易活跃度,进而加深整个金融市场的宽度和广度。本文便旨在对SHIBOR运行有效性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 本文结构如下: 第1章绪论: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基准利率的概念及有效性衡量。分析SHIBOR的推出背景、定价机制和政策传导机理等。 第3章:回顾分析国际上其他国家/地区的利率市场化历程。通过国际经验的对比来获得启示。 第4章:SHIBOR的实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期限结构检验;与宏观经济数据、其他市场利率的相关性分析;平稳性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第5章:总结与建议。对全文的分析进行总结,并对完善SHIBOR运行机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