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血管化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的供区功能进行系统化评价,对已完成完整资料收集的3例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期为腓骨瓣术后的下肢功能评价建立一个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为患者谋取更大的利益,促进术后的下肢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患者于血管化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手术前、手术后1月、3月、6月和12月进行供区并发症观察、BBS、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两种量表以及Tecnobody平衡暨本体感觉评估、Biodexsystem4多关节等速测试系统评估下肢功能情况。结果:1.3例患者术后供区并发症观察在术后1月皆有拇趾伸背屈较弱、步态异常、左下肢水肿等情形。术后6月2例患者左下肢水肿情况仍无明显改善,1例改善明显。术后12月2例患者拇趾伸背屈情况改善,1例左下肢水肿情况改善外其余无明显改变。2.BBS量表评分术前所有患者皆为优良,术后1月至术后12月评分无明显改变。3.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术前所有患者皆为满分,术后1个月分值明显下降,2例仍保持在良,1例则到可;术后3月3例病例评分数值皆有回升,其中1例已基本恢复至优,另2例数值皆在良;术后6月两例病例已达到优的评价,且2号病例评分已与术前情况相同;术后12月三例病例皆恢复至优,与术前无明显差别。4.Tecnobody平衡暨本体感觉测试中,3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月的下肢肌肉平衡及本体感明显下降,再经过术后3月、6月、12月后患者的数值大体上有回升。躯干总标准差术前术后数值无明显变动。5.Biodexsystem4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3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月差距最广,观察3例患者力矩峰值的呈现在术后急剧下降后皆于术后6月缓慢回升,术后12月明显较术后1月改善;而2号病例于术后6月、12月力矩峰值、到达力矩峰值所需时间及平均能量更超越术前指标。结论:1.血管化腓骨瓣重建下颌骨术后并发症对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Tecnobody平衡暨本体感觉测试、Biodexsystem4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都能够有效且客观的用于供区下肢功能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