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油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能源,石油市场的安全与稳定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我国虽幅员辽阔,但石油资源并不十分丰富。加之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石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自2009年起,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超过了警戒线50%后,石油市场的供求矛盾更加剧烈。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单凭石油市场的自身调节无法保证石油市场的稳定,需要政府的调控政策来引导和控制。虽然石油的地位较为特别,但石油市场仍旧属于经济研究的范畴,因此本文选择政府在经济方面对于石油市场的调控政策作为研究的重点,具体形式包括石油特别收益金等费用以及资源税等税费等调价手段。石油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开采商、经销商、石化公司等,其他的影响因素有石油资源的属性,石油炼化产品消费者的需求以及政府的政策。这些参与者在石油市场中担当着各自的角色,并以一种非线性的关系相互依存,交换着能量、物质和信息,产生聚集的效果。这些市场参与体所构成的系统,具备了标识、内部模型和积木的机制。从特征和机制等方面都可以论证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研究石油市场的可行性。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政策研究的需要,具体定义了系统中三大类主体——开采商、经销商和石化公司,将石油市场看作主体活动的环境,三类主体与政府一起在环境中,在扮演自身角色的同时,影响着市场总体的属性。实验通过改变税费的征收比率等方式,模拟了在政策变化时,石油市场以及其中各主体属性的变化。通过导入大庆和胜利油田多年的石油出厂数据进行实验,结果与现实的平均误差小于20%,证明了模型的可用性。在经过验证的模型参数配置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税率及系统中的其他属性,得到了研究的结论。研究验证了政府的税费政策对于石油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如果政策始终保持不变,其调控效果也会在一定时期以后失效。其次,通过税费能够起到的调控效果还很有限,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手段保证石油市场的稳定。研究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并得出多条研究结论,为实际中政府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