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模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i1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经验已经表明,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服务业已经成为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生产者服务业近年来在制造业发展的推动下正快速的在我国崛起。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还表明,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是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良性互动发展关系,只有关注并运用这一原理,才能正在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双提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分析了1999-2007年京津冀、东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运用根据经济学原理建立的联立方程模型验证中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是否同样存在互动发展的关系,并且比较了不同制造业类型(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之间关系的区别,旨在了解实际生产中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互动发展关系的现状,为产业结构调整做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政策性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但是这种效果并不明显;制造业的分工和细化促进了生产者服务业的产生,也是影响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结果还表明人均固定资本和非国有产权比重的大小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具有很深的影响,影响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制造业全员劳动效率和行业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地区城市化水平、教育水平对制造业和生产者服务业都能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但是实际使用外资额在促进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同时,对制造业的发展却具有抑制作用。不同类型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发展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效率的提高受生产者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影响最为明显,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则相对较小。在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情,本文还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
地方政府举债是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地方经济所采用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经济理论依据,但2013年美国底特律市政府因资不抵债对外公布破产的事件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
学位
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的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进出口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已经完全融入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最近几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许多学者对外贸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进行了大量研究。山东省作为一个沿海开放省份,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始终走在全国各省份前列。2009年,山东省的经济总量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