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对照研究动脉质子自旋标记(arterial spin labeling,ASL)与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MRI (dynamic susceptibility contrast-enhanced MRI,DSC-MRI)在评价脑卒中缺血半暗带中的应用价值。2材料与方法对34例发病12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ASL和DSC检查。ASL检查方法采用单、多相位技术进行扫描,单相位ASL反转时间TI=1800ms;多相位ASL,相位数为8,每个相位之间相差300ms(TI=300ms,600ms,900ms,1200ms,1500ms,1800ms,2100ms,2400ms)。DSC采用平面回波-自由衰减(EPI-FID)序列,采集40次,在第4次扫描时利用高压注射器快速团注钆喷酸葡胺Gd-DTPA0.2mmol/kg,流率为5mL/s。观察2种技术的灌注特点,包括低灌注、高灌注、正常灌注、是否伴有局部高灌注。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将2种灌注技术与DWI结合来评价缺血半暗带(ischemic penumbra,IP),2种灌注技术评价结果采用Mann-Whitney(曼-惠特尼)U检验做定性分析;以DWI显示的最大病变为标准层面,分别测量2种技术异常灌注范围大小,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做定量分析。3结果定性分析,34例患者中32例2种灌注方法判断结果一致(低灌注30例,其中存在IP17例,不存在IP13例;高灌注2例),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54,P>0.05)。定量分析,34例患者2种灌注技术显示的最大病变层面异常灌注区面积大小,SDSC=27.1714.07cm2,SASL=29.1012.72cm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9,P>0.05)。2例2种技术灌注结果不一致(2例ASL均表现为高灌注,DSC均为正常灌注);6例患者ASL图显示低灌注区伴局部高灌注,占整个低灌注患者的20%(6/30),而DSC不存在此表现。4结论4.1无创性ASL技术与DSC技术对评价脑卒中IP具有较好的一致性。4.2ASL对显示脑卒中高灌注、低灌注区伴局部高灌注(提示侧枝循环存在)可能比DSC更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