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硝酸盐是污水处理中最常见无机氮,硝酸盐的去除通常依赖异养反硝化,但污水厂进水中有机物常常不能满足异养反硝化所需,额外投加有机碳源造成能源消耗。污水中硫的最主要形态是硫酸盐和硫化物,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硫化物在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参与下重新生成硫酸盐,这一循环过程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硝酸盐是污水处理中最常见无机氮,硝酸盐的去除通常依赖异养反硝化,但污水厂进水中有机物常常不能满足异养反硝化所需,额外投加有机碳源造成能源消耗。污水中硫的最主要形态是硫酸盐和硫化物,厌氧条件下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硫化物在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参与下重新生成硫酸盐,这一循环过程提升了脱氮效果。SRB和SOB均在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中检测到,说明硫循环过程也可能在MFC中存在。本研究构建6组硫元素总量一定,但初始形态不同的单室空气阴极MFC,并设置无硫对照组,探究MFC中是否存在以硫循环为介导的脱氮过程,探索MFC中C、N、S元素转化途径以及含硫电化学过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体系,阐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脱氮过程与硫循环之间的联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闭路运行期间,各组MFC的COD平均出水浓度为40.81~59.5mg·L-1,去除率均达到75%以上,不含硫元素的MFC中COD去除率与含硫元素的MFC相近,说明MFC中有无硫元素对COD去除效果没有明显影响。随着初始硫化物浓度增加,COD平均去除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这可能是由于初始硫化物浓度高的MFC在系统运行期间处在较高浓度硫化物环境下的时间更长,微生物生长代谢受到更多抑制。硫元素的参与增加了产电时长,提升了最大功率密度,降低了内阻。硫化物参与的产电过程电子利用效率低于有机物,含硫各组MFC中库伦效率随着硫化物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周期运行中,不含硫元素的MFC中TN和NO3--N去除率分别为55.50±1.66%,和56.69±1.81%,含硫元素的6组MFC中TN和NO3--N去除率最低分别为65.18±2.66%和70.65±2.68%,仍高于不含硫元素的MFC,说明硫元素的存在提升了脱氮效果。S1-S6组TN的容积负荷为0.045~0.060kg·m-3·d-1,MFC中存在电极反硝化过程,约占反硝化整体的7.22%~9.78%。典型周期中,各组MFC中COD和NO3--N、TN的降解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先快后慢的特性,降解过程主要集中在0~9小时;MFC初始阶段(0~2h)反硝化过程为零级反应的反硝化过程,而后为一级反应。S2-在浓度小于24 mg·L-1时,初始反硝化速率随着S2-浓度升高而波动上升,大于24 mg·L-1时,初始反硝化速率随着S2-浓度升高而下降。(3)硫元素总量一定,但初始形态不同的6组MFC周期运行时,SO42-、S2-和S2O32-出水平均浓度分别为34.13~31.24 mg·L-1、0.94~1.62 mg·L-1、0.90~1.21mg·L-1。说明硫元素初始的形态对MFC中硫物质的最终形态没有显著影响。通过EDX能谱发现,6组含硫MFC阴阳极生物膜中硫元素占比比不含硫MFC分别增加9.41%~11.13%和4.24%~5.05%,结合阴极生物膜上Thiobacillus相对丰度高达17.09%~22.58%,说明阴极生物膜中以硫生物氧化为主的硫代谢活动活跃。硫元素初始形态如何对MFC体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前0~6h。在更换电解液初期有机物浓度较高的情况下,MFC中短暂形成了以硫循环为介导的脱氮过程,但S2-、S2O32-、SO42-、S~0等硫物质之间的转化并没有达到动态平衡。更换MFC电解液6小时后,各组MFC中S2-、S2O32-、SO42-的变化曲线高度吻合,均逐渐转化为以SO42-为主的单一形态,标志着硫循环的式微。说明本研究构建的单室MFC中存在硫循环过程,但这一循环并不稳定。(4)16S r RNA测序结果表明,硫元素相同初始形态不同对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没有显著影响,但对微生物代谢活性有影响,使脱氮效率存在区别。6组含硫MFC的阴阳极生物膜上均存在较高丰度的硫代谢细菌,阳极生物膜上以SRB为主,主要有4种SRB:Desulfobacter、Desulfococcus、Desulfuromusa、Desulfofustis,相对丰度之和11.00%~15.27%,其中Desulfobacter在6组MFC中均是相对丰度最高的硫酸盐还原菌,阳极生物膜还存在Sulfurovum等较低丰度的SOB;阳极生物膜上以SOB为主,Thiobacillus(17.09%~22.58%)的相对丰度最高,阴极生物膜还存在Desulfobacter等较低丰度的SRB。说明阴阳极生物膜中均同时存在硫氧化和硫还原过程,在阳极中以硫酸盐还原为主,阴极中硫自养反硝化为主。
其他文献
水资源不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必需品,也是整个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依托。水质预测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水资源管理措施,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它能够提高水质管理的有效性,有利于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地表水污染防治以及自然生态修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水质影响因素的不确定性,同时地表水受到污染排放源以及污染物扩散机制复杂性的影响,对地表水水质预测的精确度也提出了较大的挑战。近年来,多环芳烃作为一类高致癌性、致畸性
水电是全球公认的清洁、优质、灵活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我国也在不断加大对水能的开发利用,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兴建了大量水电站。为保证水电站的平稳安全运行,其内部环境逐渐受到重视,然而,关注的重点主要在主厂房运行期的环境控制,尾调室作为水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湿环境却缺乏研究。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尾调室内部的湿环境较为恶劣,由于室内空气与尾水水面直接接触且无主动调控措施,尾调室内起雾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建筑的容量及造型提出新的要求,公共建筑领域尤其是其建筑屋面的设计及建设存在着向“大面积、大跨度”或者是“异型、柔性”等非常规方向发展的趋势,因此屋面虹吸雨水排水技术在近20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目前虹吸系统的设计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排水安全性不足,现有虹吸排水更多强调排水管道部分的设计,忽略了虹吸排水系统中的高峰值流量对出水井的冲击问题,导致出水井内间歇泉事件频繁发生
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强持久性、生物抑制性和环境积累性等特点的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其广泛使用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潜在危害。然而众多研究表明,污水处理厂中传统活性污泥法对抗生素处理能力有限,并且抗生素的存在可能会影响污泥的性能及常规污染物如碳、氮等的去除效率。因此寻找对抗生素处理能力强、适应性好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好氧颗粒污泥(Aerobic granular sludge,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氮污染物浓度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矛盾越发突显,随尾水进入水环境的微塑料污染也不容忽视。人工湿地是一种具有高生态效应、低成本的污水处理工艺,常用于尾水深度处理,且运用该工艺去除微塑料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该工艺还存在脱氮效能欠佳、运行易受温度影响等问题。因此,稳定提升脱氮效能、明确污染物去除机理以及推动对微塑料去除的应用,这些是尾水型人工湿地当前的理论研究焦点和实际需求。本文
解决能源危机的两大方法是节约能源和开发新能源。太阳能就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再生能源,而太阳能和建筑之间的结合是当下发展趋势之一。论文以重庆某高山景区民宿建筑为例,基于当地实测气象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仿真相结合的方式,对岩土垂直埋管进行太阳能跨季节岩土蓄热系统在重庆地区的设计应用开展分析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首先,论文利用DeST能耗分析软件,计算得到了民宿建筑的全年动态逐时负
室内空气品质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而新风是室内空气品质的重要保障。在保证室内空气品质的同时,新风处理能耗大,能耗与室内空气品质的矛盾凸显。不管是夏季还是冬季,其新风能耗在建筑能耗中的比例显著。研究显示,适量的通风可以降低传染率,特别是冬季各种传染病易发的季节如流感、新冠疫情等的扩散,新风的必要性更为迫切。但由于冬季室外新风状态与室内设计状态点的焓差较大,新风处理能耗也相应增加。为满足建筑能耗的能源需
絮凝是一种普遍应用的水处理技术,絮凝剂的类型是影响絮凝效果的重要因素,传统絮凝剂存在活性位点少、对水体中无机离子去除能力有限以及分离时间长等缺陷。为克服以上缺点,论文选用壳聚糖(CS)作为主链,以丙烯酰胺共聚阳离子聚电解质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AM-DAC)为接枝物,在低压紫外光下制备出了复合型壳聚糖基絮凝剂CS-DAM。结合现有的载体絮凝技术和磁分离技术,以阳离子单体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
水是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要素。我国明确提出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景观、水文化共治及水要素与社会经济、城市化发展和其他资源环境要素相协调。党中央国务院2019年5月发文明确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随后全国各地在省、市级等不同层次上开展了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实践。目前水要素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刚性约束主要体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
病原微生物可通过人们的呼吸系统或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对人们的健康造成威胁。而厕所因其特殊的使用性质和潮湿的环境更是容易成为病原微生物的聚集地,尤其是基础设施有限且难以实施干预措施的农村厕所,具有更高的微生物风险,所以从乡村厕所源头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尤为重要。光催化剂在光刺激下会产生具有强氧化作用的活性氧,可氧化杀死细菌,且其具有无二次污染、可利用清洁能源、效果稳定的优点,所以光催化杀菌引起了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