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世界上多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位居第三,仅次于胃癌及肺癌,其发病进程是多种因素积累的过程。DNA的双链损伤可导致基因组稳定性下降,引发肿瘤。XRCC2基因可通过同源重组修复方式对损伤的双链DNA进行修复,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XRCC2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改变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对不同治疗手段的反应。研究证明,XRCC2基因多态性与多种恶性肿瘤(如乳腺癌、卵巢癌、食管癌及肺癌)发病相关。但与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为数不多。本实验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XRCC2基因位点rs3218536A/G及rs3218408G/T多态与河北地区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2至2014-2就诊于河北冀医四院的直肠癌患者143人,结肠癌患者68人及随机选取的132例健康人群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对入组对象,在取得实验采集对象的知情同意后,收集5ml静脉血,随后分别记录实验对象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及家族史。采用蛋白酶K消化-饱和氯化钠盐析法及聚合酶链反应-连接酶检测反应(Polymerase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PCR-LDR)对获得的标本进行处理,以提取DNA及获取XRCC2基因的rs3218536G/A和rs3218408G/T两个基因多态性位点的等位基因及单体基因分型。对原始数据整合后,采用SPSS19.0软件(SPSS Company, Chicago,Illinois, USA)对所获取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性别、抽烟、饮酒、肿瘤家族史加以分析,采用t检验对年龄加以分析,以P=0.05为检验水准,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用χ2对对照组基因型频率进行H-W平衡分析。采用χ2检验对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分布加以分析比较。采用EH软件和2LD软件(1.2version, RockefellerUniversity, New York)进行单体型频率分析和连锁不平衡分析。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法计算表示相对风险度的优势比(odds ratio, O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结果:1人口学特征在对照组及结直肠癌组中的统计学分析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在病例及对照组中均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及结、直肠癌组中家族史的比较中,P值分别为0.001及0.004,有统计学意义,家族史阳性可增加河北地区结、直肠癌患病风险。2XRCC2rs3218536A/G和rs3218408G/T两个位点H-W平衡分析对照组中XRCC2rs3218536A/G和rs3218408G/T两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3XRCC2基因rs3218536A/G位点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相关性分析XRCC2rs3218536A/G多态性位点的A、G等位基因,在对照组中的出现频率为20.8%(55/264)和79.2%(209/264),在结肠癌及直肠癌组中出现频率分别为13.2%(18/136)和86.8%(118/136)及25.5%(73/286)和74.5%(213/286),在两两的比较中,未发现A、G单体基因型在结、直肠癌组中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62和0.193)。XRCC2基因rs3218536A/G的等位基因型GG/AG/AA,在对照组中的出现频率分别为65.2%(86/132)、28%(37/132)及6.8%(9/132);在结肠癌组的频率为77.9%(53/68)、17.6%(12/68)及4.4%(3/68);直肠癌组中的频率为60.8%(87/143)、27.3%(39/143)及11.9%(17/143),两两比较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84、0.336和0.881、0.151)。结、直肠癌组中携带G/G基因型和A/G、A/A基因型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4XRCC2基因rs3218408G/T多态性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相关性分析XRCC2基因rs3218408G/T位点上等位基因T和G,在对照组中的出现频率为88.6%(234/264)和11.4%(30/264),在结肠癌及直肠癌组中出现频率分别为78.4%(107/136)和21.6%(29/136)及86.7%(248/286)和13.3%(38/286),对两组进行分别比较,结肠及直肠癌和对照组中P值分别为0.008和0.494,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携带XRCC2基因rs3218408G/T位点的G等位基因可能使河北地区结肠癌发病风险增加。XRCC2基因rs3218408G/T的等位基因型GG/GT/TT,在对照组中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3%(3/132)、18.2%(24/132)及79.5%(105/132);在结肠癌组中频率分别为2.9%(2/68)、36.8%(25/68)及60.3%(41/68);直肠癌组中频率分别为2.1%(3/143)、22.4%(32/143)及77.5%(106/143);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003、0.561和0.391、0.937,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携带G/T基因型可能使河北地区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增加。5XRCC2基因rs3218536位点和rs3218408位点联合分析采用EH软件和2LD软件对结、直肠癌组和对照组中XRCC2基因rs3218536A/G和rs3218408G/T两SNP位点进行联合分析。XRCC2基因rs3218536A/G与rs3218408G/T单体基因型连锁在结直肠癌组中均存在完全连锁的不平衡现象(D’=1)。通过对比,在结肠癌组中,rs3218536G-rs3218408G单体型连锁的OR值为2.114(95%CI=1.208~3.698),表明此单体基因型连锁与结肠癌发病风险存在关联性。rs3218536A-rs3218408T及rs3218536G-rs3218408T的OR值和95%CI分别为0.580(0.325~1.033)、0.899(0.580~1.393),表明此两种单体型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无关(Table5)。在直肠癌组中XRCC2基因rs3218536A-rs3218408T、rs3218536G-rs3218408G、rs3218536G-rs3218408T三种基因单体型连锁的OR值和95%CI分别为1.302(0.874~1.940)、1.195(0.717~1.992),0.749(0.527~1.063),表明此三种连锁单体基因型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Table6)结论:1XRCC2基因rs3218536A/G SNP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无相关性。2XRCC2基因rs3218408G/T SNP可能与河北地区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相关性。携带G/T等位基因型及G单体基因型可能与河北地区结肠癌发病风险相关。3XRCC2基因rs3218536A/G与rs3218408G/T单体基因型连锁在结直肠癌组中均存在完全连锁的不平衡现象(D’=1)。rs3218536G-rs3218408G单体基因型连锁,可能使河北地区的结肠癌发病率增加,其它两种连锁单体基因型可能与结肠癌发病风险无关。直肠癌组中以上三种连锁单体基因型可能与河北地区的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均无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