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锈钢表面有一层致密的耐蚀性钝化膜,在自然环境中具有良好耐蚀性。但是在高温强还原性介质中由于钝化膜被破坏,不锈钢发生强烈腐蚀,前人在不锈钢表面电镀一层Pd系膜层对基体起到了良好保护作用。在膜层实际服役过程中溶液存在流动以及含有侵蚀性离子Cl-,会使膜层的服役性能下降。论文通过制备多层Pd-Ni膜层,提高了Pd-Ni膜层的耐蚀性,并对Pd-Ni膜层的耐蚀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采用SEM、EDS分析了电流密度对Pd-Ni膜层形貌及元素含量的影响,通过XRD分析了电流密度对膜层晶粒大小及晶面取向影响。利用孔隙率、内应力、显微硬度、接触角、结合强度、腐蚀浸泡、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等手段评价了电流密度对膜层各项性能影响。电流密度在0.8~1.5 A/dm2范围内,Pd-Ni膜层表现出更好的耐蚀性,电流密度较低(0.4、0.6 A/dm2)或者过高(2.0、4.0 A/dm2)膜层耐蚀性下降。电流密度为1.2 A/dm2时表面膜层与基体之间结合强度最高,达到4.81MPa;电流密度为1.5 A/dm2时表面膜层显微硬度最高,达到453.8 HV。在单一镀槽中,通过控制电流密度设计制备了七种多层Pd-Ni膜层。多层Pd-Ni膜层相比单层Pd-Ni膜层具有更加的优异性能,膜层浸泡后结合强度由3.25 MPa提高至4.13 MPa,浸泡后孔隙率由11.75/cm2下降至2.75/cm2,膜层显微硬度、内应力等性能有明显改善。在85℃20%H2SO4+200 ppm C1-+520rpm搅拌的强腐蚀溶液中,多层Pd-Ni膜层相比单层Pd-Ni膜层腐蚀速率由0.043 g·m-2·h-1最低下降至0.013 g·m-2·h-1。不锈钢表面电镀Pd、Pd-Ni合金膜层后,在强还原性腐蚀环境中不锈钢腐蚀电位被明显提高,处于自身的钝化区间。与镀钯膜层相连不同面积的不锈钢,促进不锈钢钝化后生成的钝化膜耐蚀性不同,膜层中Cr(OH)3含量由5.79%提升至52.75%、Fe304含量由13.04%提高至30%左右,提高了钝化膜的稳定性和保护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