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r/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及C/C-SiC-ZrC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武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mm112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C复合材料凭借其优异的热性能和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成为当今最具潜力的高温结构材料。然而,C/C复合材料在450℃以上的有氧环境中开始氧化,持续氧化会导致其性能显著退化,限制其使用寿命和应用环境。为进一步提升其抗氧化性能,本论文以SiC前驱体(聚碳硅烷)、ZrC前驱体、ZrB2前驱体和二甲苯可溶煤沥青为原料,通过低温共裂解分别合成了 Si-Zr和Si-Zr-B掺杂沥青,后经共炭化、冷压成型以及高温热处理得到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选用制备得到的Si-Zr掺杂沥青为浸渍剂,经过多次浸渍-热处理得到C/C-SiC-ZrC复合材料,采用XRD、SEM、EDS、TG-DSC等手段对所得试样的物相组成、微观结构和抗氧化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研究了热处理温度和陶瓷前驱体配比对Si-Zr和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探讨了 C/C-SiC-Zr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烧蚀机理。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配比PCS、PZC和PZB与一定量沥青二甲苯可溶物混合溶解于二甲苯溶剂中,通过低温共裂解合成了 Si-Zr和Si-Zr-B掺杂沥青。掺杂沥青再经共炭化、冷压成型以及高温热处理分别制得SiC和ZrC颗粒以及SiC、ZrC和ZrB2颗粒均匀弥散的沥青基炭材料。2.原料中PCS和PZC配比对Si-Zr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试样原料中PCS含量的逐渐降低,Si-Zr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氧化失重率逐渐增大,当原料中PCS和PZC质量比为4:1时,所制备的试样(其热处理温度为160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在1500℃氧化4h,失重为28.3wt.%。这主要是由于在试样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Si02玻璃态阻氧层,能有效降低氧化性气氛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率,提高其抗氧化性能。3.原料中PCS、PZC和PZB配比对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抗氧化性能有重要影响。随着试样原料中PCS含量的逐渐降低,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失重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当原料中PCS、PZC和PZB质量比为1:2:1时,所制备的样品(其热处理温度为1600℃)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在1500℃氧化4h,失重为27.5wt.%,氧化深度0.7mm。这主要与试样氧化后,在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连续的SiO2-ZrO2-B2O3玻璃态阻氧层有关。4.热处理温度对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的物相组成、微观形貌和抗氧化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热处理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其抗氧化性能的提升。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Si-Zr-B掺杂沥青基炭材料(其掺杂沥青前驱体中PCS、PZC和PZB的质量比为3:2:2)在1500℃的氧化失重率呈现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1600℃热处理制备的试样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其在1500℃氧化4h,失重为-14.6wt.%,氧化深度为0.4mm。这主要与在该温度条件下前驱体能完全裂解成具有合适晶粒尺寸的无机陶瓷有关。5.以制备得到的Si-Zr掺杂沥青为浸渍剂,采用高压PIP法制备了含有二元陶瓷相的C/C-SiC-ZrC复合材料。该方法制备的材料中,陶瓷相能够充分填充多孔C/C复合材料的孔隙并在孔隙中均匀弥散,且贯穿于整个材料的厚度方向。6.随着浸渍剂中PZC含量的增加,经氧-乙炔烧蚀测试,C/C-SiC-Zr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当混合前驱体中PCS与PZC的质量比为1:4时,C/C-SiC-Zr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抗烧蚀性能。其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11 mm·s-1和0.0009 g·s-1。材料经过80s烧蚀后,材料烧蚀表面的三个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抗氧化保护层,能有效降低氧化性气氛向材料内部扩散的速率,提升材料的抗烧蚀性能。
其他文献
9E8是本实验室筛选获得的一株针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的鼠源抗体,其亲和力为3.23×10-10M,目前已经成功应用到本实验室开发的HIV诊断试剂盒
盐酸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HCl,简称丁丙诺啡)是半合成的奥列巴文类衍生物,兼具有阿片受体激动和拮抗性。长期以来都被用于临床上治疗中度或中强度的疼痛;近些年来,许多国家,例如美国、澳大利亚、瑞士和法国等已将其逐渐用于戒毒药物。目前丁丙诺啡市售剂型有片剂、注射剂和胶囊剂等,未见国内外丁丙诺啡贴剂上市。丁丙诺啡具有药理作用强,分子量小(504.11),而且具有适宜的水溶性及较高的亲脂性
酸雨已经成为世界十大环境问题之一。我国是继欧洲、北美之后,在世界上出现的第三大酸雨区。研究酸雨影响植物生长机制及探讨如何提高植物应对酸雨的抵抗能力对生态保护及农
双组分系统TCS包括组氨酸激酶HK和应答调节蛋白RR,是细菌应答外界环境如温度、养分、氧气浓度和压力等变化的主要调节系统,它主要是通过调节细菌特异性的基因表达来应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