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陆-海-气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统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关于热带海洋大气中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本研究首次提供了从南海到东印度洋采集的海洋气溶胶中二元酸、酮酸和羰基化合物的大气丰度和空间分布的详细信息,可以为大气化学、化学和气候模型等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础数据。2015年3月10日至4月26日,在南海(SCS)至东印度洋(EIO)航线上,分昼夜采集了海洋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海-气相互作用是地球系统科学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目前,关于热带海洋大气中有机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认识还非常有限。本研究首次提供了从南海到东印度洋采集的海洋气溶胶中二元酸、酮酸和羰基化合物的大气丰度和空间分布的详细信息,可以为大气化学、化学和气候模型等研究提供有用的基础数据。2015年3月10日至4月26日,在南海(SCS)至东印度洋(EIO)航线上,分昼夜采集了海洋大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该区域气溶胶样品中的二元酸(Dicarboxylic acids)、酮酸(Oxocarboxylic acids)、羰基化合物(α-Dicarbonyls)、有机碳(OC)和元素碳(EC)、水溶性无机离子、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其三维荧光光谱特性。根据空气团后向轨迹的源区和地理特征,将航行区域划分为:南海(SCS)、西印尼附近东印度洋(EIO-WI)、斯里兰卡附近东印度洋(EIO-SL)、马六甲海峡(Malacca)和斯里兰卡泊船点(SLDP)。研究结果简述如下:南海和东印度洋大气气溶胶中二元酸及其相关化合物的空间分布整体呈现近岸高(SCS、Malacca、SLDP)、远海低(EIO-WI、EIO-SL)的趋势。在SCS、EIO-WI、EIO-SL和Malacca海域中,二元酸的分子分布都是以草酸(C2)的浓度最高,其次是丙二酸(C3)和琥珀酸(C4);而在SLDP采样区中,C4比C3的浓度要更为丰富。除了SLDP采样区外,其他采样区的C3/C4的质量比值均大于1,且各采样区间无显著差异。C2/C4的比值以及C2占总二元酸的相对丰度也呈现出相似的趋势。除了EIO-WI海域以外,己二酸(C6)与壬二酸(C9)的平均质量比均小于1;除了SCS海域以外,邻苯二甲酸(Ph)与壬二酸(C9)的平均质量比均小于2。总的来说,来自污染较为严重的陆地区域的气团比来自清洁海洋区域的气团,其二元酸浓度相对更高。二元酸和相关化合物的时空变化趋势与OC、EC和WSOC相一致,都是在SCS海域浓度较高,而在其他海域浓度则较低。平均而言,南海和东印度洋气溶胶中总二元酸在WSOC中的占比为12.0%±5.75%(范围2.00%–32.4%)。同时,酮酸和羰基化合物在WSOC中的平均占比分别为0.34%±0.20%(范围0.03%–1.22%)、0.60%±0.68%(范围0.02%–3.12%)。基于二元酸和相关化合物在每个采样区的分子分布、质量比以及部分物质的线性相关性,我们发现海面释放的生物挥发性有机化合物(BVOCs)的氧化作用以及随后在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二次形成和转化是南海至东印度洋中二元酸和相关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此外,富含人为源VOCs的大陆外流及其老化影响了有机气溶胶的浓度,尤其是在SCS海域。在斯里兰卡泊船点样品中,有机气溶胶的浓度以及二元酸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分子分布方面显著收到附近大陆植被和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VOCs以及随后的光化学氧化作用影响。
其他文献
太阳能槽式集热器被认为是利用太阳能最可靠持续的技术之一,其中有机工质在集热管内直接相变成为气体的太阳能槽式直膨系统,在集热效率、设备投资以及动力循环性能等方面具有优势。但由于集热管内气液两相流的存在,管外非均匀热流带来的挑战更加严峻。目前针对非均匀热流下,水平管内有机工质相变过程中两相流动及沸腾换热的研究较少,亟需开展此类的研究。本研究主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方法,从理论上提出了槽式集热器集热
在资源过度开发,气候日益恶化的今天,绿色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大量资源消耗的建筑业迎来从传统粗放型发展向绿色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绿色建筑节能减排的优势日益明显,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我国现有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更侧重于方法而对效果关注不足,因此对绿色建筑效果的研究就越来越必要。本研究依据可持续发展理论,通过阅读文献以及与多名业界专家进行访谈对指标进行修正补充,最终得到26个绿色建筑效果评价指标。对相关从业
单液滴撞壁研究是喷雾撞壁研究的基础,对单液滴撞壁的运动特性及其与壁面的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能够引申和完善喷雾撞壁的理论。结合当前内燃机燃烧最新研究进展,以发动机中燃油液滴撞击活塞顶面及缸套壁面机油膜现象为切入点,针对燃油液滴与固体干壁面、燃油附壁液膜,高低不同黏度液膜撞击行为开展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本文搭建背光法单液滴测试系统、激光诱导荧光法单液滴测试系统,采用高速摄像仪对单液滴撞壁这一动态过程进行多
在当代建筑设计领域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建筑师不约而同的运用模块组合的设计方法生成建筑,这种现象的成因以及这类建筑拥有怎样的共性与优势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本文以空间灵活性作为研究此类建筑的切入点,通过对大量典型案例的深入分析,明确了这类建筑中影响空间灵活性的三个变量——模块本体、模块位置、模块数量,提出分别改变三个变量实现空间灵活性的设计手法。论文首先从模块化的基本概念入手,以建筑学视角重新界
AZ12镁合金因合金化程度低而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等特点,但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以及不可热处理强化的特性导致其塑性变形能力差且力学强度不高,为改善AZ12合金的力学性能,本文针对AZ12镁合金进行塑性变形组织及性能研究。首先对以LFEC方法制备的AZ12镁合金扁锭初始组织与性能进行表征。该合金密度为1.77× 10~3kg/m~3与AZ31相当;扁锭组织由边部柱状晶、中部等轴晶和芯部粗大晶组成,宏观偏
皇家园林中的买卖街是一种极其特殊的园林景观,从汉代开始在古籍中有所记录,发展到清代,进入鼎盛时期,在皇家园林中被大量建设。现在的颐和园苏州街,原型是清漪园后溪河买卖街,始建于乾隆四十年。苏州街仿照江南水街营造,是皇家园林中买卖街这一特殊景观的典型范本,作为一种极其特殊的景观,生动的再现了中国清代的市肆景象,展现了清代商业文化的风貌,更是清代帝王注重商贸的体现。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考察,对皇家园林
Nb3Al超导体具有高临界电流密度和良好的应力应变容许特性。因此,Nb3Al被认为是一种可以在高磁场下应用的理想材料。近年来,人们利用机械合金化和低温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出了Nb3Al超导材料。然而,由于常压粉末冶金的弊端,在烧结体中存在烧结微孔,而这显著地恶化了Nb3Al的超导性能。另一方面,球磨时间是影响Nb3Al超导性能的重要参数,超导相中的Nb/Al比例影响着Nb3Al的性能。基于此背景,
水滑石,又被称为层状双羟基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二维阴离子黏土材料。由于水滑石层板上金属离子种类、成分的可调性以及插层离子的可交换性使得水滑石可以根据需求量身定做制备材料,广泛应用于催化剂或者是催化剂基体、吸附材料、电活性或者光活性材料以及药物载体等领域。本论文通过低饱和共沉淀法制备了以碳酸根为插层离子,铜掺杂的镁铝水滑材料,并用X射线衍射、傅立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热重分析
微生物发酵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应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工等诸多领域。青霉素是一种通过发酵方式获得的抗生素,因其功效显著,在生产和应用方面都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青霉素发酵过程存在产量较低和生产成本较高等问题,而优化控制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当前对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优化研究大多采用基于过程机理模型的离线优化方法。然而,青霉素补料分批发酵过程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在生产过程中经
现代铸造行业对铸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小型高精度铸件的生产常采用精密铸造工艺,但其工艺流程复杂并且需要高标准的材料和设备的投入。而覆膜砂壳型铸造工艺在保证铸件质量的同时还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传统覆膜砂原砂应用具有局限性,如硅砂,由于其角形系数和热膨胀率较大,使得铸件的表面光洁度有所降低。新型人造球形砂—宝珠砂综合性能优异,逐渐被作为覆膜砂原砂应用到铸造生产中。在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