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脑靶向紫杉醇-拉帕替尼复方载药纳米胶束的制备及表征目的:近二十年来,乳腺癌在全球女性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尤其是在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长居发病率首位,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随着乳腺癌分子分型治疗模式的广泛应用,以及靶向治疗药物的不断问世,乳腺癌的总体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总生存也随着抗HER-2靶向药物的加入而显著延长。然而,脑转移的发生率却随着伴随着生存的延长而增加。目前脑转移主要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手术或脑立体定向放疗为主,尚缺乏一种有效的针对乳腺癌脑转移病灶的治疗药物。本部分研究旨在研发一种具有脑靶向功能的复方纳米载药系统,使载有紫杉醇和拉帕替尼的纳米胶束能较高浓度地通过血脑屏障,治疗乳腺癌脑转移。方法:以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为载体,采用薄膜水化法(溶剂挥发法)制备胶束,包裹水溶性差的拉帕替尼和紫杉醇,制成载药纳米胶束(以下简称胶束)。首先制备单药胶束,检测胶束各项理化性质,证实该种方法制备的胶束能够满足进一步实验要求。在此基础上制备复方胶束。分别测定复方胶束对紫杉醇和拉帕替尼的载药率包封率和稳定性。将具有亲大脑内皮细胞功能的靶向短肽分子Angiopep-2以氨基与聚合物外壳的羧基连接。在体外实验中,验证接有靶向分子的胶束能够穿透血脑屏障。结果:薄膜水化法制备的复方载药胶束(MIC-LPTN+PTX)粒径为16.23±0.75nm,接有靶向分子的胶束(ANG-MIC-LPTN+PTX)粒径为18.80±0.97 nm。紫杉醇的载药率是2.9±0.8%,包封率95.97±3.17%,对拉帕替尼的载药率是6.82±1.16%,包封率91.21±2.83%,并且能够在4°C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接有靶向分子的胶束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中,在相同条件相同时间下,与不接靶向分子的胶束相比,具有更明显的脑靶向功能优势。结论:载有紫杉醇和拉帕替尼的复方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胶束粒径为20nm,能够少量穿透体外血脑屏障模型。连接Angiopep-2脑靶向分子后的复合胶束,具有良好的穿透血脑屏障的功能。第二部分Ang化复方胶束的脑靶向性研究及抗肿瘤效应的实验研究目的:目前针对乳腺癌脑转移,临床可用药物屈指可数,且效果欠佳。论文的第一部分已经证实,在体外实验中,我们制备的复方纳米载药胶束具有良好的脑靶向功能。本部分的研究旨在通过体外细胞毒实验及活体动物体内,验证复方靶向纳米载药胶束具有有效的抗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作用,能够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方法:体外细胞毒实验,使用两种复方胶束分别作用于HER-2阳性与阴性细胞株,分别比较两种胶束对同一细胞株的抑制能力,并且比较双极靶向复方胶束对两种细胞的抑制能力。使用脑定位立体定位仪给裸鼠定向接种乳腺癌细胞Skbr-3(HER-2过表达),若干天后观察裸鼠行为状态,随机选取两只裸鼠,取脑组织,肉眼观察证实脑部已有乳腺癌肿瘤组织。将裸鼠随机分组,每八只一组,三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未接靶向分子胶束组,接有靶向分子胶束组。每三天给药,共十次,给药量为7.5 mg/kg/3 d,拉帕替尼:紫杉醇=2:1。记录每组荷瘤鼠死亡日期,从第一次给药开始共观察60天。绘制生存曲线,得出中位生存期。结果:两种胶束比较,从对两种细胞的抑制能力而言,双极靶向复方纳米胶束对细胞的抑制能力更强。而双极靶向复方纳米胶束对HER-2阳性细胞株的抑制能力更强。在脑转移瘤模型鼠体内,接有靶向分子的胶束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穿透血脑屏障,到达病变组织。在三组荷瘤鼠中,接有靶向分子的胶束组,中位生存期为56天。未接靶向分子的胶束组,中位生存期为47天。生理盐水组,中位生存期为35天。注射连接Angiopep-2脑靶向分子的胶束组的荷瘤鼠生存明显延长。P=0.0465。结论:接有靶向分子的复方胶束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细胞株更有效,能够有效延长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模型鼠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