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化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徐州医学院 徐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8%乳化异氟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32只,250g-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乳化异氟烷组、脂肪乳组,每组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阻断前脑血供2 h、再灌注24 h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用10%水合氯醛麻醉,取颈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颈内动脉,结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于颈总动脉分叉下方剪一切口,插入一预先用石蜡包裹线端成圆头的尼龙鱼线,直径约0.26 mm,置入颈内动脉18mm~20mm,至有阻力不能再进为止。阻闭2h后抽出鱼线,恢复再灌注。术中自主呼吸,并用烤灯维持肛温37℃~37.5℃。假手术组仅分离血管,不留置线栓。缺血再灌注组、乳化异氟烷组和脂肪乳组分别给予0.9%生理盐水、8%乳化异氟烷、30%脂肪乳腹腔注射7.5ml·kg-1,24 h后按上述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所有大鼠再灌注24 h后用Zea Longa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评分完成后处死大鼠取脑用TTC染色法测脑梗死体积。另取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24只,250g-280g,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乳化异氟烷组、脂肪乳组,每组6只。于脑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行TUNEL阳性细胞(凋亡神经细胞)的检测及Bcl-2,Bax,caspase3,cytochrome 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1)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他组大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害。乳化异氟烷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轻于缺血再灌注组和脂肪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假手术组未发现有脑梗死病灶,其余组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见白色梗死区主要集中在额顶区皮质及纹状体。与乳化异氟烷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脂肪乳组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TUNEL染色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脂肪乳组及乳化异氟烷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乳化异氟烷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脂肪乳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脂肪乳组及乳化异氟烷组Bcl-2,Bax,cytochrome c,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加。与乳化异氟烷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脂肪乳组: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cytochrome c,caspase3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乳化异氟烷预处理能明显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损伤,减少脑梗死体积,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作用于线粒体凋亡途径,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和减少Bax蛋白的表达,使线粒体释放cytochrome c减少,减少caspase3活化,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道路拥堵、车辆增多、交通事故增加已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城市道路交通已经处于饱和状态,一个轻微的事故或交通意外,如果得不到快速处理,都会导致整个城市交通的大面积瘫痪,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是十分巨大的。本文主要针对于以上交通现状详细地叙述了实时智能系统(道路交通电视监控拥挤路段自动跟踪显示系统)在在交通中的应用。  关键词:交通拥挤;电视监控;自动跟踪;估计模型;预置位
目的:研究血管内热交换技术对重型颅脑损伤犬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安全性。   方法:36只犬随机均分为6组(n=6)。A1、a2、b1、b2四组伤后20min开始实施降温,c1、c2组伤后20mi
在初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运用支架式教学方法,能够真正解决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切实提高探究性实验教学有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运用范例支架,体悟科学探究的过程
目的:恶性肿瘤是一类细胞异常活跃的增殖性疾病,人类生命及健康已受到它的严重威胁。目前,主要治疗措施有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及生物治疗等。由于现实多种原因,虽然某些早期患者可能治愈,但很多患者发现时已属中晚期,往往失去了手术机会。化学治疗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虽然疗效肯定,但存在多种问题,如毒副作用较大、价格昂贵,且存在多药耐药等,常导致患者机体状况恶化及生活质量降低,严重时患者因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