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成因探寻及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eamye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寻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形成原因是否跟颈椎病的分型有关,即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平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同样,单节段/多阶段颈椎病异位骨化平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差异,并探寻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检索2005—2011年期间的中英文相关文献和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2009—2011年期间做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病例7例,进行总结,回顾性研究分析。整理归纳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单节段/多节段颈椎病的发生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单节段/多节段颈椎病组统计学分析,t值=0.79<t0.05.20=1.725故P>0.05,所以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病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并不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神经根型/脊髓型颈椎病组统计学分析,t值=0.77<t0.05.11=1.796故P>0.05,所以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并不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结论:目前国内外研究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原因还未确切,可能跟下列因素有关。1.本研究结果单节段和多节段颈椎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多节段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并不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2.本研究结果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人工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表明脊髓型颈椎病施行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并不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3.术中颈长肌的牵拉损伤和炎症反应及术中骨屑残渣清理不彻底。4.男性及老年人的易感性。5.NSAIDS药物可以减少异位骨化的发生,未使用可能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6.假体规格不合适或偏小。7.不同假体类型之间有异位骨化发生率的差异。8.椎体高度丢失:术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丢失大于20%,术后易发生HO。9.术后活动度减少,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6°更易出现异位骨化。10.未切除后纵韧带和放置或未彻底取出明胶海绵增加异位骨化的发生率。11.HO的发生率于该技术学习曲线有较明显关系。
其他文献
潜艇装备使用、发展周期较长,在此期间潜艇装备技术及作战使用需求可能发生变化。美国是核潜艇装备技术强国,曾多次对现役核潜艇改换装,及时有效的满足了潜艇新装备技术验证
【背景】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经典术式,该术式的临床疗效和术中减压和术后植骨融合密切相关。植骨融合是否成功取决于植骨材料、植骨接触面积等,自体髂骨是
目的:探讨某高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12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高校一年级、二年级学生800
工会财务会计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会全面履行各项社会职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中起着重要的物质保障作用。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新会计制度的实施,
为突破高职文科创客教育的难点,本文认为应该以"课程创新"为教育起因,以"学生创意"为核心素质能力,以"项目工作室"为实践路径,构建"三位一体"的创客教育体系。
研究背景:目前关于一期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报道较多,但此术式需两个切口,术中要变换体位,创伤大,手术时间长,费用高。而经后路椎间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报道较少,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和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在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的优劣。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各种因素,总结经验,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高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您好!感谢您长期以来对《世纪桥》杂志的支持与关注。《世纪桥》1987年创办,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在学术界和出版界己有较大影响,系中国共产党类核心期
选用生产上推广的早熟棉花新品种中棉所50、中棉所64为对照,研究了早熟棉花新材料不同生育时间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叶绿素a+b含量和叶绿素a/b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正>刘昭吟:您是房地产咨询行业的领头专家,由于房地产行业是空间产品的主力生产者,本期特别邀请您从行业角度来谈新型城镇化。要谈新,就得先谈旧,过去的房地产黄金十年,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