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核能逐步发展壮大,势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核废料。针对核废料中的高放废物,目前普遍能接受的方法是深层地质处置。我国甘肃省北山地区作为我国地质处置库重点预选场址之一,其主要地质成分为花岗岩,拟采用的回填材料为高庙子膨润土。研究关键核素在处置库介质材料上的迁移规律具有重要价值。首先,采用连续柱法,进行铀酰离子和锶离子在北山花岗岩上的迁移实验。主要研究了渗流速度、pH、温度、铀酰的种态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130506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8ZD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核能逐步发展壮大,势必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核废料。针对核废料中的高放废物,目前普遍能接受的方法是深层地质处置。我国甘肃省北山地区作为我国地质处置库重点预选场址之一,其主要地质成分为花岗岩,拟采用的回填材料为高庙子膨润土。研究关键核素在处置库介质材料上的迁移规律具有重要价值。首先,采用连续柱法,进行铀酰离子和锶离子在北山花岗岩上的迁移实验。主要研究了渗流速度、pH、温度、铀酰的种态等因素对迁移的影响。结果显示:渗流速度与铀酰离子、锶离子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弥散系数呈线性关系,其斜率即为弥散度。在连续柱法中得到的分配系数Kd(北山花岗岩对铀酰离子Kd约为0.25mL/g,对锶离子的Kd约为0.3mL/g)远小于静态批试法中得到的Kd。利用CHEMSPEC模拟和XPS、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铀在迁移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铀的形态在柱法较短的迁移时间内保持稳定。根据实验获得的参数,预测了铀穿透五百米厚的花岗岩岩层的时间,发现穿透最快只需23天左右,最慢也不超过一年。其次,本工作利用硝酸铋(Bi(NO3)3)对高庙子膨润土进行改性,以期在不影响对阳离子吸附性能的前提下,提高对I-、IO3-等阴离子的吸附效果,以阻滞碘在环境中的迁移。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膨润土对于铀酰离子的Kd依然能够达到3414.66mL/g以上,同时对于IO3-离子的Kd能够达到800mL/g以上,对于I-的Kd能够达到250mL/g以上,说明改性效果良好。改性膨润土对I-和IO3-离子的吸附过程均为自发的放热反应,平衡时间均小于30分钟,符合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本工作的实验数据可为放射性废物处置库的安全评价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超临界水堆(Supercritical Water Reactor,SCWR)是国际上选用的四代堆型六种中的唯一水堆,因其具有系统简单、经济性好、安全性好、热效率高及技术继承性好等优点而引起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超临界水在管道中流动运行时,由于流体本身的纯净度问题及流体对管道的腐蚀作用等原因,超临界水管道中会形成一定量的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的存在会改变超临界水的流动换热特性,对超临界水堆正常稳定
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比例的持续增长以及异质能量转化设备技术的提高,电力、天然气和供热系统等异质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加强,综合能源系统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重视。水不仅是能源生产和转化过程中最必需的物质之一,还作为媒介实现了配水网与综合能源系统深度耦合。应当指出,水资源的价格、充裕性等将直接影响综合能源系统的运行效益,为此,亟需探究配水网与综合能源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和优化协调运行
2018年“21号文件”的出台,给近几年的中概股回归热潮中的红筹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2019年科创板的实施意见与“21号文件”结合,允许红筹企业(包含VIE架构)能够直接登陆科创板且试点注册制。该红筹企业相关的实施意见也在2020年得到了具体的落实,有连续三家红筹企业成功在科创板登陆上市。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首先是对红筹企业、科创板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接着对红筹企业的回归路径与回归动因
伴随粒子成像(Associated Particle Imaging,API)技术基于氘氚反应产生的α粒子和中子之间的时间和空间相关性,进而利用时-空符合技术,可以消除大部分散射中子和环境中γ本底的影响,使其在特殊核材料、爆炸物、毒品以及生物武器等进行(三维)成像检测中具有较好的信噪比,由此,该技术被认为是目前高效的反恐手段之一。本团队所研发的API系统硬件主要分为四部分:中子发生器、伴随α粒子探
自然界和工业生产中存在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中低温热能,如地热、太阳能集热、工业余热等。采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对此类热能进行利用可以缓解能源短缺及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能量利用率。循环工质根据组分的不同分为纯工质及混合工质,针对变温热源采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优化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而针对潜热为主的热源,采用纯工质可以获得更好的蒸发器换热温度匹配。本文针对变温
多组分工质气液界面的传热传质过程在多孔介质、燃料电池、蒸馏和萃取等工业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全面的模型能把混合溶液在薄液膜区蒸发过程中的各组分传递和相关状态参数都考虑在内,从而也不能够合理准确地描述混合溶液在薄液膜区的蒸发特性。本文考虑了实际的非理想二元混合溶液在不同浓度和不同温度下相关的物性参数如表面张力、饱和蒸汽压、密度以及其他参数的变化,在结合这些修正的控制方程的基础上,并基于Y
在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替代能源迫在眉睫,世界各国竞相开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太阳能热发电是解决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其不稳定不连续的本质严重制约其大规模应用。因此,蓄热系统的研究对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储热材料成本高,性能欠佳一直是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储热材料这一关键环节开展探究,将熔融氯化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寻
针对当前农业秸秆产量大且综合利用效率低、牲畜粪便污染、抗生素污染以及能源短缺等问题,本研究通过修正ADM1模型表征牛粪和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动力学过程,经模型校准(灵敏度分析和参数估计)、验证和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和RMSE)后对甲烷产量进行预测,并与原始ADM1模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的ADM1模型模拟抗生素(红霉素和磺胺二甲基嘧啶)影响下的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厌氧发酵,分析影响发酵的关键
事故工况下AP1000反应堆中一回路的高温高压蒸汽通过自动降压系统ADS 1~3注入安全壳内置换料水箱(IRWST)中,在IRWST内发生直接接触冷凝现象(DCC),可防止高温高压蒸汽直接进入安全壳,保证安全壳的完整性。随着蒸汽持续喷入,IRWST中的水温逐渐升高,且可能在IRWST内出现热分层,这不利于堆芯温度和压力的快速下降。此外,蒸汽喷放过程中的传热系数(HTC)决定了蒸汽冷凝速率,这直接影
随着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步伐势必加快。以飞轮储能为代表的功率型储能技术作为系统中重要的灵活储能资源,具有独特的应用价值。作为飞轮高速旋转的基础,储能飞轮的支承系统是飞轮能否可靠运行的关键。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飞轮产品和样机在支承系统方面采用的技术路线。然后围绕适合我国电力系统的储能飞轮,选择中等转速大容量飞轮的技术方案,对采用轴向永磁卸载轴承配合机械轴承的混合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