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纳米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摩擦学行为研究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izhi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超低摩擦和近零磨损的纳米膜润滑和抗磨技术已成为微型机械和微机电系统(MEMS)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在这种应用背景的驱使下,许多研究小组都在积极探索合成本身具有减摩耐磨等摩擦学性能的成膜体系,并深入研究其成膜机制和各种影响因素,以便更好地开拓纳米分子有序超薄膜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本文利用层接层自组装技术和原位化学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单晶硅基底上制备出含有Cu(OH)2纳米微粒的PAA/PDDA聚合物纳米复合膜;利用旋涂-逐层静电组装技术制备出掺杂Cu的PDDA/PSS聚合物纳米复合膜和SiO2纳米复合薄膜。采用UV-vis吸收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对所制备的纳米复合膜进行了组成、结构和形貌表征。采用多功能微摩擦仪(UMT-2)考察了薄膜与440C不锈钢球(Ф4mm)对摩时的摩擦学行为,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小球磨斑的表面形貌及薄膜磨痕的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含有Cu(OH)2纳米微粒的PAA/PDDA聚合物纳米复合膜和掺杂Cu的PDDA/PSS聚合物纳米复合膜都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这是由于薄膜中的纳米微粒提高了薄膜的承载能力所致。对于SiO2纳米复合薄膜,SiO2表面修饰有功能基团-NH2,在酸性条件下表面带正电荷,它可与PAA中的-COO-静电结合成膜,而薄膜受热后,静电结合转化为共价键结合,增强了薄膜的结合强度;同时,SiO2纳米颗粒在薄膜中起到承载作用。在双重作用下,薄膜的摩擦学性能大大提高。
其他文献
2017年6月,黄璜首场个人画展“不妨——黄璜个展”(Might as well-Huang Huang Solo Exhibition)在了98艺术区Nuoart画廊开幕。作为艺术家黄璜的首次个展,策展人李恩多汇集了他近两年来的绘画创作共16件。这些作品通过多种媒介和艺术语言的综合,表达了黄璜内心深处对一种本真和真我的追寻与释放。值得一提的是,与画作一并得到展示的展墙上的68个关键词,是而立之年
芋螺属腹足纲软体动物,全世界约有500~700种,遍布世界各暖海区,我国有芋螺100余种,主要分布在西沙群岛、海南岛及台湾海域。芋螺毒素由芋螺毒液管和毒囊内壁的毒腺所分泌,每种芋螺
由于一些高分子微球,如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M)具有独特的温度响应性、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药物控释、生化分离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而稀土和过渡金属离子具有优
本文以4-溴-1,8-萘酐为原料,合成了2个萘酰亚胺树形分子,叔丁氧基羰基-{N,N-双{4-{{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苯基}-乙烯基-1,8-萘酰亚胺}-乙氨基羰乙基}乙二胺荧
靛红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药物小分子,虽然其结构相对简单,但它是一种有用的化学骨架,可用于各种化学转化。靛红在生物学和药理学上具有广泛的性质,如抗惊厥、抗菌、抗炎、抗癌、抗疟疾和抗HIV等活性。多种具有生物学意义的杂环结构可以以靛红为底物合成,现如今靛红已经是合成潜在药物的重要母核,是许多药物的核心成分。1,3,4-噻二唑是一种重要的五元杂环,研究表明1,3,4-噻二唑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病毒
学位
甲醇等有机小分子的电化学氧化是燃料电池研究中广为涉及的课题,当前对其在铂、钯等贵金属电极上的电氧化反应研究较多,但因易中毒及成本问题而受到困扰。金属镍及其相关化合物来源广泛,价格便宜,且对甲醇等醇类分子的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活性,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开展了碱性介质中用各种形式的镍电极电催化氧化小分子醇类化合物如甲醇、乙醇的研究。研究发现,在碱性介质中,大块存在的Ni对甲醇氧化并没有催化作用,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是限制中药发展与应用的瓶颈问题之一。中药质量控制关键技术、中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及中药标准品或对照品等的研究是中药现代质量控制的主要课题。集成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