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哺乳动物血液中特有的成分之一,是从成熟巨核细胞的胞质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小块无核胞质。研究发现血小板可以通过分泌微泡,参与免疫、炎症以及血管新生等重要生理病理进程。MicroRNA (miRNA)是细胞内源性的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与的抑制靶基因翻译或促进其降解,从而在转录后水平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近年来,随着miRNA功能的重要发现,微泡miRNA的功能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目的:建立完善的血小板微泡分离体系,明确其对内皮细胞的作用,并探索微泡miRNA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血小板分离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梯度离心获得富含血小板血浆。超速离心的方法分离纯化血小板来源的微泡,并通过透射电镜确定微泡形态组成。流式细胞术结合CD41a抗体特异性标记检测微泡数量。激光光散射分析微泡直径大小。Western blot检测微泡中CD41、HSP70和MHCⅡ等膜蛋白标志物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CM-DiⅠ标记确认内皮细胞吸收微泡的状态。MTT法确定微泡对内皮细胞生长活力和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结合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检测微泡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平板划痕修复实验检测微泡对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流式细胞术结合PI染色检测微泡对内皮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Elisa的方法检测微泡对内皮细胞分泌内皮素1(Endothelin 1, ET 1)的影响。Griess法检测微泡对内皮细胞分泌NO的影响。利用阿司匹林和凝血酶对血小板进行抑制活化和活化调节。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微泡中miRNA的表达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的方法预测miRNA的可能靶基因。结果:(1)通过正交实验优化血小板离心方法,获得富含血小板的血浆。超速离心的方法纯化了血小板分泌的微泡,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微泡直径约50~100 nm,具有膜结构,内含复杂物质组成;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血小板分泌的微泡具有CD41a和膜蛋白阳性表达;激光光散射分析显示活化的血小板主要分泌直径为100 nm的微泡;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微泡中高表达CD41、HSP70和MHCⅡ等膜蛋白标志物。(2)微泡经CM-Dil标记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见微泡可被内皮细胞吸收,并聚集于其细胞质中;微泡刺激内皮细胞后,显著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其凋亡,但对其周期无明显影响。同时,微泡处理使内皮细胞ET1分泌升高,NO释放降低。(3)血小板活化程度明显影响微泡的分泌数量,同时与微泡内niRNA的水平也存在相关性。血小板活化促进微泡的分泌,同时也显著增加miR-223、miR-126、miR-16、miR-17和miR-222的水平。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已知的实验发现这些niRNA可能靶向调控与内皮细胞生长和功能密切相关的基因。结论:(1)血小板活化主要分泌直径100 nm左右的微泡;(2)血小板来源的微泡对内皮细胞凋亡、迁移和分泌功能具有调控作用;(3)血小板微泡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可能是通过微泡介导的miRNA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