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材料的功能化及其对水中放射性核素铀的高效提取

来源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铀是核工业发展的关键元素。对水中铀的高效富集与提取在环境修复和铀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战略意义。探索并开发先进材料及方法,对水中的铀进行合理的提取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吸附法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且效果良好等特点在众多提铀方法中备受关注。吸附剂的制备是吸附法的核心技术所在。为了提升吸附剂的提铀性能,一般需要对材料进行结构的优化和功能化改性。本论文中,通过引入与铀能特异性及高亲和力结合的磷酸基团或磷氧类配体,设计并制备了三种新型的磷酸化复合材料,考察了它们对水溶液中铀的分离提取性能及作用机制。此外,考虑到铀是变价元素,可以通过调控其价态生成不溶性的铀化合物来实现高效提取。因此,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独特中空立方结构的新型锡基半导体复合材料作为催化剂,首次将压电催化还原-氧化技术应用于对水溶液中U(Ⅵ)的提取,并深入探究了压电催化提铀的性能和机理。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种富含磷酸基团的三维多孔氧化石墨烯泡沫材料(phos-GOF)。phos-GOF可以有效地从水溶液中富集并提取出U(Ⅵ),并且能在5分钟内达到吸附平衡。溶液介质的pH值显著影响了 phos-GOF对U(Ⅵ)的吸附过程。吸附等温线通过Langmuir模型较好的拟合,理论饱和吸附容量达~483 mg/g。经过5次连续的吸附-解吸循环后,phos-GOF对U(Ⅵ)仍能保持90%以上的吸附效率。phos-GOF中通过植酸负载引入的磷酸基团是U(Ⅵ)的主要结合位点,以二者形成稳定络合物的方式来实现对铀的捕获。2.利用煅烧-插层法,通过改变插层反应体系的pH值,制备了一系列植酸修饰的层状氧化物复合材料(Zn-Al-Ti LMO@PAs),它们均对U(Ⅵ)展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与原始材料的吸附性能相比,表明引入的植酸组分对复合材料吸附性能的增强有重要贡献。其中,Zn-Al-Ti LMO@PA5表现出最佳的吸附性能,它对溶液中U(Ⅵ)的富集非常的快速、高效且表现出高选择性,饱和吸附容量接近1500 mg/g。U(Ⅵ)在Zn-Al-Ti LMO@PA5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Zn-Al-Ti LMO@PA5的超强吸附性能源于其结构中丰富的活性吸附位点以及强大的表面络合效应。3.为了进一步提高吸附剂的环境友好性,以来源丰富且无毒的壳聚糖(CS)和纤维素(CMC)作为前驱体,先将它们分别进行磷酸化,再通过交联反应制备出一种绿色安全的磷酸化复合材料(CSP-CMCP)。CSP-CMCP在较宽pH范围内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且对U(Ⅵ)表现出良好的富集性能和优异的吸附选择性,最大吸附容量约为977 mg/g。它对从具有多种竞争金属离子的模拟废水中选择性地捕获U(Ⅵ)表现出极高的亲和力。磷酸位点与铀的络合是主要的相互作用机制,此外,还有小部分的U(Ⅵ)被还原为U(Ⅳ)实现固定。4.通过新型压电催化还原-氧化技术成功地从水溶液中提取出了可溶性的铀酰离子,并将其以过氧化铀((UO2)O2·2H2O(s))的形式固定在Zn2SnO4/SnO2(ZSO/SO)空心纳米立方体复合材料表面。通过对压电催化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证实了压电催化提铀的过程是由吸附、还原和氧化三步控制的。U(Ⅵ)首先吸附在ZSO/SO催化剂的表面,然后被压电诱导产生的自由电子还原成UO2(s);还有一些自由电子与水中的溶解氧反应生成活性H2O2,它能将UO2(s)重新氧化为(UO2)O2·2H2O(s)。在超声波(40kHz,120W)作用下,5小时即可提取~90%的铀,经4次循环后提取率仅降低~3%。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新型提铀技术和提铀材料的开发、含铀废水的污染治理、以及水体中战略性资源铀的提取等问题提供了丰富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掌握了青年就掌握了未来。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否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继往开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和民族是否拥有坚实的青年后备力量。坚实的青年力量能够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可持续力量,是各个国家和政党都极力争取的宝贵资源。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争取和掌握青年群体作为一项极端重要的政治工作,习近平同志站在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给予了青年群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交流微电网(后文简称微电网)因其控制灵活、新能源发电渗透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微电网通常通过一个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接入主电网,其可以工作于并网模式(Grid-tied Mode,GTM)与孤岛模式(Islanded Mode,ILM)。并网模式下,微电网的电压和频率由主电网提供,分布式电源换流器对主网进行跟随,输出特
理性向来就存在,只不过它不是永远以理性的形式出现而已。作为人类特有的珍贵禀赋,理性从人类诞生起就进入那试图理解和改变这个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尝试之中。特别是理性的启蒙以来,人类能够按照自己的意志为自然立法,不再依靠神的启示,能以主体的形象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启蒙彰显理性的结果是充分释放了人类的潜能,开辟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新天地,但与此同时,大自然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毁灭,生态危机也严重地威胁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污染和枯竭的威胁。污染物进入水环境通过生态循环,毫无疑问会对人类健康及生态体系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地表水中污染物的有效分离去除和快速检测对于保持水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界面性质调控的功能化纳米材料为水体环境修复提供了新契机。固液界面性质包括材料和溶液界面之间的结构和电荷分布,决定了液体及在固体表面上的扩散渗透及溶质
具有超过25%的可比性能的有机-无机卤化铅钙钛矿可能是实现廉价光伏发电的潜在选择。然而,对铅的稳定性和毒性的挑战构成了实施这项创新技术的严重障碍。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来提高有机-无机卤化铅钙钛矿材料的稳定性。其中,降低(2D)和混合维度(2D3D)已被证明具有广阔的潜力。二维钙钛矿材料由于其突出的物理化学特性近来受到了极大的关注。由于其所含的大量烷基化合物的疏水性,其在环境中的稳定性显著增加。然而,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西藏区域竞争力、促进西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西藏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西藏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
微塑料普遍存在于水土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平原地区河湖系统中微塑料组成特征及迁移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对江河源区等高海拔地区流域的微塑料组成及变化规律认识较少。本研究基于在青藏高原地区典型流域采集的152个样点的地表水(淡水湖、盐湖、城市河流、乡村河流和农业渠道等)、沉积物和土壤样品(覆膜农田、大棚农田、露天农田、草地),分析了青藏高原水体中微塑料的丰度、组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信息安全的重要保护手段之一,信息隐藏是在不影响载体使用的前提下,将额外信息嵌入到载体,以实现版权保护、隐蔽通信和内容完整性认证等功能。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允许授权用户在正确提取额外信息后无损恢复原始载体。由于这种特性,可逆信息隐藏技术在军事、医学、法律等对原始图像内容变化敏感的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论文研究基于像素相关性的图像可逆信息隐藏算法。利用原始
在众多利用太阳能的领域中,基于光催化还原技术的光能-化学能转换被认为是充分利用太阳能的有效途径之一,实现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备高热值的氢气是当前材料与能源领域极具挑战性的课题。作为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的核心,高效、稳定和低成本光催化剂的设计和开发成为研究热点。石墨相氮化碳(g-C3N4)作为一种典型的二维聚合物半导体,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良好的稳定性以及独特的电子结构,是一种具有潜力的光催化半导体材
随着纳米技术和微机电系统的蓬勃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强化纳米尺度下的传热冷却。纳米尺度薄液膜根据存在形式的不同在多种工程应用领域和高新科学技术中扮演着不同强化传热的角色。目前,纳米尺度薄液膜的强化传热机理尚不明确,对薄液膜的研究不够系统,且实验观测难以在纳米尺度下得到清晰明确的结果。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分子动力学模拟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手段,为研究薄液膜在纳米尺度下的传热和其热物理性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