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实用汉语》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研究

来源 :安阳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hong1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深入,对外交流的迅速扩大,中国的汉语国际教育也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对外汉语几十年的发展与探索中,我们认识到对外汉语不仅仅是第二语言的教学,其目的也绝不仅是给学生传授语言技能,同样也要让学生通过汉语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深入认识中华文化的本质。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对外汉语教材内容编写必须激发学习者对汉语文化的兴趣,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汉语,学习者通晓中华文化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语言和文化这两方面内容在对外汉语教材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属于节令习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生活化的文化形态,是了解中国文化最直接的方式,是我们在进行文化教学时很好的文化传播方式。所以,完善教材中的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的。《新实用汉语》是专门面向海外汉语学习者的一本专业教材,在国外使用范围较广且具有代表性。因此我们选择以《新实用汉语》为基本教材,对教材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的编写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优化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编写,使文化内容的编排更科学,更合理。我们认真研读了《新实用汉语》1-6册,统计了其中传统节日的内容、占比、编排等相关信息,从以下几部分着手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首先从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和研究现状入手,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其次,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概述和文化内容选取原则对教材中传统节日内容的选取展开分析,并且进一步剖析节日文化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及编排位置;最后,结合其他初中级阶段综合课教材,多方考量与调查,分析总结出该教材传统节日相关内容编写的优点与值得探讨的地方,对教材的传统节日编写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完善该教材中传统节日相关内容。
其他文献
ASSURE模式是一个系统整合教学媒体和技术,规划和实施教学过程的行动指南,能够实现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有效转化。ASSURE模式包含六大环节:分析学习者特征、阐明学习目标、选择媒体和材料、使用媒体和材料、激发学习者参与和评估与修正。ASSURE模式既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又强调教师对教学媒体、材料的整合和运用,是一个已经被广泛接受、认可的经典教学设计模式。本教学设计基于ASSURE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学习、工作都受到了巨大影响。线上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我们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也进行线上教学。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设计、综合课、线上教学的相关研究理论成果为理论基础,以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2019级本1班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理论依据,贯彻精讲多练、交际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结合在河南大
动词“有”是汉语里的一个高频词,能构成多样化的“有”字句,包括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种,主谓句的下位类型常见的有述宾谓语句、连谓句、兼语句等。语义上,“有”可表达存在、领有、程度、总括、列举等。此外,“有”还具有突出信息、交代事物、展示环境以及表示存在和位置的语用表达功能。由于“有”能构成多样化的结构,且表义丰富、用法多样,学习者往往难以把握结构的形义对应关系,交际过程中常常会顾此失彼,产生大量具有典
文化教学是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语言教学紧密相关、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了汉语的学习。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汉语教师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汉语文化,让学习者在掌握汉语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真正地了解中国、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同时培养汉语思维,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教学设计作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以学习理
综合课涵盖了语音、词汇、语法、汉字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因此综合课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尤为重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老师和留学生只能采取网络课堂的方式,笔者尝试减少线上教学的疏离感,提升网络课堂的“温度”,并营造集体互动学习的氛围。笔者以河南大学国际汉学院三年级留学生汉语综合课为实践环境,选取《汉语教程》第二册下第十四课《钥匙忘拔下来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国内外汉语教学纷纷由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转变为线上教学模式,网络远程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为此次授课方式的改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学方式的转变,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支架式教学法是由建构主义理论和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法,在汉语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尝试将支架式教学法运用于中级汉语综合课线上教学中,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由
“表示”“表现”“表达”“表明”作为一组含有共同语素、相似构词形式、用法接近且使用频率高的同素近义词,汉语二语学习者往往很难准确掌握其意义并正确使用。为了让留学生更好地区分这组词的意义和用法,本文立足于相关的本体研究成果,从语义、句法、语用三方面描述其差异,同时借助暨南大学书面语语料库,对其偏误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从教学、教材及学习者自身这三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希望能帮助留学生掌握这一组词的
近年来受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教育形式也向多媒体化、信息科技化发展。线上汉语教学快速进入人们视野,成为当前教育行业新的聚焦点。教学虽发展尚未成熟,但已经实现了由形成期到发展期的转变(1),国内汉语交互式网络教学正在迅速发展。情景教学法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法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法之一,常常在线下课堂上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广泛应用于线下模式的课堂上。将情景教学应用于线
“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是美国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从自身经历及其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的重要教学理论。“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提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学习,在游戏和工作中学习,让学生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从做中学”教学理论指导初级汉语综合课教学,能增强线上教学的活力,提高线上教学的效率。本文以东南亚留学生为教学对象,以《汉语教程》第八
随着“汉语热”的不断升温,参加HSK考试的学生越来越多。面对如此庞大的教育需求群体,如何引导学习者有效学习,提高不同汉语水平的学习者交际能力与应试能力,是对外汉语学界学者们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语气“吧”的误加、“吧”—“吗”误用等偏误现象十分常见,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又与语气词的教法实践、教材编排关系密切。基于此,本文将常用高频语气词“吧”作为研究对象,对特定范围内“吧”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