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小城镇逐渐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走集约型、内涵型的发展之路。重点建设发展基础良好的建制镇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小城镇发展战略,尤其要建设好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随着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人口、产业等要素向镇区迅速集中,镇区集聚效益越发凸显,有效推动了城镇规模急剧扩张、空间结构不断变迁。正确把握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空间发展规律,是小城镇适应发展环境、激活小城镇发展动力的关键。因此,分析研究该类小城镇的空间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实践意义。在评述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首先指出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是拥有主导产业体系的规模较大、基础较好的非城关建制镇。城镇空间发展是空间在地域上的整体性、在功能上的综合性和在动力上的内生性的发展。城镇空间发展研究主要是对城镇的空间结构、用地布局、扩展过程、空间质量的综合分析。因此,本文以山东省三个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为例,剖析该类城镇用地布局及用地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的规律,分析城镇扩展的规模、强度,归纳城镇空间扩展模式,评价城镇空间质量水平。然后选取三个非专业化小城镇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总结出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空间演变独特规律。研究发现,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空间发展在用地布局、扩展强度、扩展模式、扩展形态以及空间质量各方面均有其特有的规律。在城镇用地布局与结构方面,随着城镇产业的不断集聚,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用地布局呈现“片区组团式”的功能分区结构,各主要用地布局呈现规律性演变;各功能用地的结构也呈现合理化变动,各用地比重逐渐趋向标准值。而非专业化小城镇的用地布局分散,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混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布置简单,各个功能用地之间缺乏关联性;各功能用地结构比重持续处于镇规划标准的合理范围。在城镇空间扩展方面,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空间扩展与非专业化小城镇相比,其扩展类型呈现由中速扩展转变为高速扩展的阶段性变化;城镇扩展模式呈现“同心圆扩展模式向同心圆及扇形混合扩展模式”、“轴线带状生长模式向轴间内部填充模式”的转变;城镇空间形态也随着城镇发展逐渐紧凑,趋圆性特征逐步显现。在城镇空间质量评价方面,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在用地集约度、结构合理性、设施的完善性以及环境质量等方面都较非专业化小城镇具有优势。论文最后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归纳,首先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小城镇的空间发展研究方面,在已有的定量研究方法基础上,加入了空间质量的考量,构成了较完善的小城镇空间研究体系;一是在综合分析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的空间发展演变历程的同时,选取非专业化小城镇进行对比研究,从而探讨劳动密集型专业化小城镇空间演变独特规律。然后提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城镇实例选取的局限性和分析数据的精确性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