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电灾害是世界上十大自然灾害之一,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雷电成为大气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利用多年常规观测资料和闪电定位仪资料,对甘肃地区的雷暴气候特征和地闪的时空分布特征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个例分析雷暴天气过程中闪电的活动特征,以及对比分析2011-2012年16次强对流天气个例的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参数相关关系,并据此提取闪电的预警因子指标,建立了甘肃省雷电临近预警系统。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近51年甘肃省年平均雷暴日数整体呈西北-东南分布,从西北至东南雷暴日数递增;近51年甘肃省年平均雷暴日数呈递减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77d;雷暴日数的年内分布呈单峰型,雷暴主要发生在4-10月,7月雷暴最多,12月雷暴最少;各地的初终雷暴日差异很大,全省平均雷暴日为146d,甘南高原雷暴期最长,河西地区雷暴期最短,雷暴期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小波分析表明甘肃省雷暴具有以24a的长周期和以8a的短周期的振荡变化。(2)甘肃中部地区探测到的云地闪电以负闪为主,但正闪强度是负闪的2倍;地闪频数年内变化呈单峰型,每年6-9月为闪电高发期;地闪频数的日变化亦呈单峰型,每日16-19时闪电频数较大,9-10时闪电频数最小;甘肃中部大部分地区的闪电密度小于1次·km-2·a-1,在兰州东-定西西-白银-临夏北区域形成高值区;对比兰州地区与广州地区的地闪分布特征,表明兰州地区闪电分布主要受地形作用的影响,而广州地区闪电分布受热力分布不均匀影响较大。(3)2012年7月29日-7月30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结果表明暴雨雷暴过程中闪电活动以负闪为主;在雷暴发展的不同阶段,闪电活动差异较大,闪电活动区在雷达回波上的对应位置差异较大,但大部分闪电活动频繁区域有强回波发展;闪电频数与雷达回波强回波面积(强度>35dBZ的回波面积)呈正相关。(4)应用2011-2012年发生在甘肃地区的16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统计分析闪电活动与雷达回波参数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5dBZ回波强度顶高突破-10℃等温度高度层和40dBZ回波强度顶高突破-10℃等温度高度层在雷电预警中效果较好;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对于雷电预警指示意义很小,但其值应当满足0<VIL<30;回波顶高大于lOkm是预警雷电发生的很好指标,预警提前时间平均为7min;基于以上指标建立了雷电预警方案,并利用2013年3次天气个例进行效果检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雷暴天气具有较好的预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