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对经营水平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实证分析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ye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经济不景气,经济下滑使企业经营恶化速度加快,我国还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大量信贷投放于落后产能之中,银行不良资产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与此同时,商业银行业绩增速趋缓。很多业界人士认为银行资产质量恶化是其业绩变差的主要原因,所以本文探究了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影响经营水平的途径,并作出了实证研究,以帮助银行业管理机构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控制银行不良资产率,帮助其提升竞争力和经营效率,维持金融业的稳定,促进国家经济增长。  本文第二章为理论分析,银行不良资产可以通过影响贷款额度和限制新增贷款两种渠道影响到银行的经营水平,并且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由此导致恶性循环。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模型设计和实证分析,本文以随机前沿模型为基础,假设前沿生产函数为道格拉斯函数,将银行非效率性的函数具体化,以不良贷款率、存款与贷款的比率、拔备覆盖率和抵押贷款的比率四个指标为银行非效率性指标,研究了银行资产非效率性对其经营的影响,也计算得出了各商业银行在2009-2015年的技术效率值,并进行比对。  实证分析显示,在衡量商业银行非效率性因素的指标中,不良贷款率、存款与贷款的比率和抵押贷款比率对银行的经营水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其中,不良贷款率越低、贷款与存款的比率越低、抵押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的比率越低,银行经营水平越高,相反地,银行经营水平就越差。而拔备覆盖率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  在样本银行2009-2015年的技术效率值中,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和中信银行分别得到前三名,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列位最后三名。从技术效率值的整体趋势方面来看,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分类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一直处于国有商业银行之上,但他们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第五章为本篇论文的总结及建议,商业银行应该通过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调整贷款结构、及时处理不良贷款,以及加强金融创新的方式应对不良贷款激增和利润降低的状况,提升核心竞争力。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际工程总承包市场发展十分迅速,EPC总承包模式由于其符合现代工程项目发展的客观要求的特点,正为世界各国的工程项目所广泛采用。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化,我国工
在全国部分高职院校进行单独招生探索3年之后,2010年河南省4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迈入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试点行列显得顺理成章。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高等教育中已占半壁江山,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2006年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以来,一大批高职院校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和突显了办学特色。可以说
本文首先描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概述了目前全球大豆产业的生产和贸易现状,并着重叙述了我国大豆产业的生产与进出口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在第二章中,运用国际
本文将从中微观的层面上探讨三个关于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和技术升级的问题,具体包括:中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和地位如何?为何技术升级对于中国制造业至关重要?在产品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