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1年的外蒙古“独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给予关注的问题有:外蒙古“独立”分裂思想的起源,什么样的经济状况和民族心理促成了该分裂思想的形成,袁世凯当政之后对外蒙古“独立”问题的处理是否出卖了民族利益,国外势力在外蒙古“独立”上产生的影响等。本文以“袁世凯时期的外蒙古独立问题”为题进行研究,从外蒙古“独立”问题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来研究上述问题。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探究了外蒙古问题的起源,包括1911年外蒙古“独立”思想产生的原因,经济政治概况,沙俄的暗中支持。清末新政的实施,激化了外蒙古王公同清政府的矛盾;外蒙古疲敝的经济,使得外蒙古僧俗王公都觉得不堪重负;清政府对外蒙古实施的“蒙禁”政策,导致了外蒙古的落后,部分外蒙古王公认为清政府限制了外蒙古的发展,对清政府产生了抵触心理,沙俄政府在签订《尼布楚条约》后依然有向东南渗透的行动,不断引诱、笼络外蒙古王公。第二章论述外蒙古“独立”的过程,外蒙古在国外势力的怂恿下“独立”,袁世凯在独立之初对外蒙古上层进行规劝,并对俄国支持“独立”进行外交斗争,对库伦当局企图扩大“独立”进行遏制。第三章分析了袁世凯政府态度,由积极抵制到妥协退让的转变,其原因是国内政治的不稳定,经济上依赖于外国。第四章以国际环境为背景,阐述了《中俄蒙协约》的签订。日俄的勾结是外蒙古“独立”的外部条件,沙俄政府之所以敢于支持外蒙古“独立”,与日俄之间的勾结是分不开的,双方在1915年前后要求同中国签订条约来确保侵略权益,《中俄蒙协约》的实质是袁世凯政府对国外势力的妥协,是对外蒙古“独立”的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