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评价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玫瑰痤疮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6例符合玫瑰痤疮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丹栀逍遥散加减口服,每日一剂;地银方冷湿敷,每日2次;甲硝唑凝胶外用,每日2次;对照组:地银方冷湿敷,每日2次;甲硝唑凝胶外用,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2周、3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玫瑰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旨在为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玫瑰痤疮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66例符合玫瑰痤疮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对照组33例,治疗组:予丹栀逍遥散加减口服,每日一剂;地银方冷湿敷,每日2次;甲硝唑凝胶外用,每日2次;对照组:地银方冷湿敷,每日2次;甲硝唑凝胶外用,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周、2周、3周、4周对两组患者的主观指标、客观指标进行评分,1月后随访患者有无复发。结果:(1)一般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基本一致(P>0.05),具有可比性。(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者28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者22例,总有效率66.67%,两组有效率分布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治疗组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两组治疗前后总评分及疗效指数比较:两组治疗前总评分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总评分和总疗效指数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即治疗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指数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4)观察指标比较情况:对于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皮损形态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分呈下降趋势;红斑和丘疹及脓疱的时间与处理之间存在的交互效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处理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红斑和丘疹及脓疱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积分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治疗组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毛细血管扩张方面的交互和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后的主观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时间效应有统计学差异(P<0.001),即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分都有下降趋势;灼热、干燥的时间与处理之间存在的交互效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01);灼热、干燥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积分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灼热、刺痛和干燥处理组间也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灼热、刺痛和干燥在处理因素的作用下,治疗组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瘙痒方面的交互和组间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5)复发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1个月后,对参与研究的63例患者电话随访,治疗组2例复发,对照组4例复发,两组复发率分布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不良反应比较:两组治疗中,均未出现头晕、胸闷、气短、恶心、呕吐、腹泻及皮肤刺激等不良反应。结论:(1)两组治疗方案治疗玫瑰痤疮均有较好疗效,且治疗组能够提高玫瑰痤疮临床疗效;(2)在改善红斑、丘疹、脓疱皮损方面,治疗组具有显著优势,在改善毛细血管扩张方面,两组治疗方案疗效相当;在改善灼热、刺痛、干燥主观症状方面,治疗组具有显著优势,在改善瘙痒方面,两组治疗方案疗效相当;(3)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玫瑰痤疮安全可靠;(4)两组在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玫瑰痤疮不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使用DDST评估口服普萘洛尔药物治疗IH患者的生长和发育情况。方法:对在2017年6月至2019年6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肿瘤外科脉管病临床专病门诊就诊被确诊为IH并首次进行口服普萘洛尔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DDST对180例患者进行筛查,评估了口服普萘洛尔治疗IH患者的生长和发育情况。结果:所有患者DDST评估结果均为正常。但对于低出生体重儿、先心病患者、不同开始服药年龄
目的:以回顾性研究对比单剂量使用低分子肝素与联合用药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疗效差异,对比两种抗凝方案的隐性出血量,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抗凝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并分析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节外科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接受同组医师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所有病人资料,将其按抗凝方案不同分为单剂量低分子肝
目的:使用三维重建技术重建学龄期儿童双侧颞下颌关节髁突模型,通过三维重建模型分析比较髁突体积、表面积及形态学指数与年龄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自2015年1月-2019年4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附属口腔医(学)院6~12岁儿童中符合纳入标准的350位儿童。以1岁为1组进行分组,每50位儿童为1组,其中男女各25例,共分为7组。将所选儿童的CBCT资料以DICOM格式文件输出后导入Mim
目的:观察和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联合美洲大蠊制品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疗效,以期为颌面部感染创面的有效管理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案。方法:将本人所在医院2018年10月-2020年12月颌面外科收治的40例诊断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且行脓肿切开及负压封闭引流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洗创面,实验组:采用美洲大蠊制品和生理盐水灌洗创面。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脓性分泌物消失时间、引
目的:部分肿瘤患者化疗后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较基线水平升高的现象,我们暂且把这种现象称为“骨髓刺激”,对于局部晚期胃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早期出现的“骨髓刺激”,其临床价值尚不清楚。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行新辅助化疗且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以血常规基线水平为标准,将新辅助化疗后早期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分为升高组和下降组,采用
目的: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简称β受体阻滞剂,该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优选方案。相比于口服,外用具有更高的全身安全性。目前,治疗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的首选药物是噻吗洛尔,关于其他此类别药物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报道甚少。本文的研究目前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即外用盐酸倍他洛尔滴眼液。方法:收集了自2018年1月到2019年5月由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浅表型婴幼儿血管瘤并接受外用倍他洛尔滴
该文概述3种国外自然疗法(芳香疗法、阿育吠陀、顺势疗法)的起源、发展及临床应用,并对这些疗法的效果与安全性进行简要引述。
目的:探讨我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术联合术后放疗与改良根治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6例保乳手术联合术后放疗与144例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5年及7年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无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局部区域复
目的:了解三阴性乳腺癌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基因拷贝数变异(CNV)的情况,探讨CNV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及癌旁组织标本。应用全外显子高通量平行测序技术检测样本中基因拷贝数变异的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与随访记录综合分析。结果:截至2020年1月,随访5年,患者复发率为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低镁血症的原因,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透析治疗是否是加重低血镁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4月30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ESRD患者行CRRT治疗的临床资料。分为枸橼酸抗凝组、低分子肝素抗凝组分析低镁血症(血清镁≤0.77 mmol/L)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差异。多元Cox回归方程法分析CRRT治疗患者低镁血症发生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