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从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旧的道德体系的解体使人们失去了可以遵循的内在法令,因而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危机,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良性发展。善的生活何以可能,正在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道德课题。经历了严重道德失范时期的犹太裔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关于良知的思考为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汉娜·阿伦特认为,现代社会的世俗化已经使道德丧失了传统时代的崇高感,从而演变为可以随时替换的风俗。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沉陷于对个人利益的极端关心的状态,袖手旁观、助纣为虐等“庸人之恶”现象的发生也就有了社会基础。那些少数能够恪守道德行为的人,就是具有良知的人,他们是阿伦特所谓“黑暗时代”的希望。所谓良知就是能够时时面对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一方面能使人产生长久的记忆,因而能产生内在的约束力;另一方面,良知的反思能力也有助于思考与判断的形成,进而强化辨别是非的能力。然而,如果只有少数人才能坚持良知,显然无法改变整个社会的道德境况。道德行为不仅需要内在的良知,也需要外在的条件和制度保障。因此,公共领域的发展和公民精神的培养,才能使每个人的良知得到正常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