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超大型空分板翅换热器的导流增效结构设计技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fusion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分装备超大型化与低能耗化发展,对板翅换热器的导流增效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高效、快速达到指定换热要求,提升超大型空分装备生产效率,成为当前空分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在分析板翅换热器传统结构特点以及传统翅片结构流体流动的基础上,围绕着超大型空分装备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结构设计问题开展相关研究,着重分析了板翅换热器长程流道导流增效技术、仿生翅片结构设计技术、多流道扩展传热面技术以及导流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四部分内容。研究了不同流道以及新型翅片结构下,板翅换热器内部流体流动与传热特性,并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对板翅换热器内部流体流动与传热问题进行研究。本文组织结构如下:第1章,介绍了超大型空分装备的组成以及作为超大型空分关键组成部分的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机理与导流增效特点。分析了超大型空分装备的发展与研究现状,同时给出板翅换热器内部流体流动描述,对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并指出当前常用的板翅换热器结构在导流增效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本章最后给出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第2章,研究了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中的长程流道结构设计技术。在分析板翅换热器流道结构对流体流动以及传热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一种侧向M型流道结构,通过改变流道内流体流动方向,强化流体的湍流作用,同时延长流体的传热距离,达到增强换热器传热性能的目的。对比传统流道结构与新型流道结构下板翅换热器内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场变化,验证新型流道结构的导流增效作用。第3章,借鉴了海洋生物结构中的扰流现象,分析海洋生物结构对流体流动影响,同时结合生物结构中的导流与扰流特征,提出一种带仿生微凸结构的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翅片。建立板翅换热器微凸翅片结构分析模型,并推导了带微凸结构的板翅换热器内部流体流动与导流增效计算。对比目前常用的传统翅片结构下板翅换热器传热性能,可以看出微凸结构导流增效翅片明显改善板翅换热器内流体的湍流效应,更好的实现了换热器同层翅片不同流道内流体的温度均衡效果,提升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第4章,研究了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中的多流道扩展传热面技术。板翅换热器入口流道内翅片不同排列方式不仅影响流道宽度、流体的流动速度,同时对换热器的能耗与换热量也有一定的影响。针对板翅换热器入口不同翅片排列容易引起的流体流动以及传热问题,分析了不同排列方式的板翅换热器入口流体流动与导流增效关系。通过分析不同翅片排列换热器导流增效机理,引出板翅换热器入口翅片排列导致的流体流动速度过快、压差较大与传热面积增加的解决方法,同时针对不同翅片排列方式下网格剖分以及壁面位置引起的质量与能量平衡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不同翅片排列方式下板翅换热器性能评价标准。第5章,研究了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中的多目标优化与流体均布技术。考虑到空分装备超大型化引起板翅换热器入口位置纵向方向上各层流道之间存在流体分布不均匀问题,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建立板翅换热器入口导流结构非线性优化函数,通过BP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导流结构上孔的结构以及流体流动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满足给定参数范围的板翅换热器导流结构最优结果。第6章,结合工程实例,研究了板翅换热器导流增效关键技术在超大型空分装备中的应用,给出了板翅换热器熵产、总熵以及温度分布对比,通过对比试验结果验证本文提出的各种导流增效方法的有效性。第7章,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并针对板翅换热器相关后续研究工作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已经让人们意识到了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的同时,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生态敏感区是当前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阐述了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和股权性质以及公司治理的基本概念,然后从股权集中度,股权性质两个角度出发,联系公司治理过程中的现象,详细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效
<正>对于信用卡业务而言,时代的变迁使其充满了蓬勃生机。消费金融的马车继续高速前行,2015年国内消费总额首超30万亿元,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6.4%,超越出口和投资成为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治疗鹿角状肾结石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9月我院应用输尿管软镜治疗鹿角状肾结石43例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儿童结节型环状肉芽肿( nodular granuloma annulare, NG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儿童NGA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
车联网即LTE-V2X已正式进入3GPP Rel-14标准的制定中,其中车车通信是目前讨论的重点。车车通信被认为是可以基于D2D(Device—to—Device)通信技术实现,但在可靠性和时延特性的要
在大规模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传输数据量巨大,必然存在着数据传输可靠性、拥塞以及能耗等问题,高效的数据融合技术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本文结合分簇路由算法的特征,采用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靠、可重复性好、成功率高,且与人类退变相似的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38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雌雄不计,随机选取2只动物用于研究兔腰椎的解剖学特点,另外
一、研究背景:缺血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是心梗采用溶栓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血管再通所致的常见临床现象,其发生率较高,也是引起心血管临床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怎样减少
叙述了一般通路抢险车的功能、整车结构与总体布置。介绍了AL5060T道路清障车的总体设计、主要总成件的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