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秸秆发电厂的不断增加,秸秆灰量不断增加,为减少环境污染,秸秆灰利用已成急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针对生物质发电厂秸秆灰主要含有K、Si和C元素的特点,开展利用秸秆灰联合制备钾镁肥、水玻璃、活性碳工业品的研究。采用蒸馏水一次浸取的方法提取出其中的钾素,研究了浸取时间、浸取温度、灰水比等因素对提钾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灰比为4:1,浸泡的温度为60℃,浸泡时间为1h的条件下,钾的得率为80.74%。将此条件下的提取液蒸干所得粉末进行XRD测试,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成分为KCl。在此基础上,往提取液中加入适量的H2SO4,同时以有机胺为萃取剂,去除溶液中的C1-,从而制备出钾镁肥。利用正交试验得出了钾镁肥制备的最佳试验工艺为:V有机相:无机相=1:2,V三正丁胺:正丁醇=1:2.5,时间为2h,温度为60℃,所得产物达到了钾镁肥国家标准GB/T20937-2007优等品级别。上述提取钾素后滤渣中主要元素为Si和C的混合物,本实验采用碱溶的方法去除滤渣中的硅,并且探讨了NaOH溶液用量、NaOH溶液浓度、反应的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对硅溶出率的影响,其最佳实验工艺条件为NaOH溶液用量200ml(每10g滤渣),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2mol/L,在90℃的条件下反应3小时,能使硅的溶出率达到89.6%,所得水玻璃的模数为1.3123。溶硅后滤渣的主要成分为C,研究了碱溶滤渣的洗涤方法、活化时间、活化温度和活化剂用量的大小等因素对活性炭比表面积、炭的含量及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溶滤渣的洗涤采用二次洗涤的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活性炭的灰分。实验表明在活化温度为600℃,活化剂用量为24g(每8g滤渣),活化时间为80min的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的亚甲基蓝吸附值为24.8ml/0.1g,灰分为3.5%,优于LY/T1281-1998一级活性炭的标准(亚甲基蓝吸附值12ml/0.1g,灰分4%),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LY/T1281-1998一级活性炭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