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经MDV疫苗CVI988/Rispens疫苗免疫后仍有些鸡群显示较高的肿瘤发生率。因此,国内外学者怀疑是否出现了能突破该疫苗保护作用的致病性更强的MDV野毒株。张志等2001年从广西某个发生肿瘤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带有REV-LTR的天然MDV野毒株GX0101。为了显示免疫失败是否与该流行株的致病性增强有关,张志(2004)和庄国庆(2006)分别在SPF鸡中做了人工感染试验,表明GX0101对鸡的致病性高于强毒GA。本研究在经HVT免疫的SPF鸡的攻毒试验中,GX0101株的致死率(28.6%)和致肿瘤率(7.1%)均低于超强毒参考株Md5的致死率(63.1%)和致肿瘤率(19.0%),但是,利用MDV特异性核酸探针对同罩饲养的对照鸡的羽毛囊DNA检测表明,与GX0101攻毒鸡同罩饲养的未经免疫未攻毒的对照鸡,从攻毒后第28d就有6/15的比例从羽毛囊中检出MDV,而与vvMd5接种鸡同一隔离罩的对照鸡,在35d时才在2/14的个体中检出MDV,即GX0101的横向传播能力大于超强毒株。在SPF鸡试验中这一结果表明,MDV的致病性不一定与横向传播力相平行。由此推测,显著增高的横向传播能力可能就是这一整合进REV-LTR的重组病毒株能在鸡群中逐渐流行开来的选择性竞争优势之一。试验还进一步比较了斑点杂交和琼脂扩散试验在动物实验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本试验证明斑点杂交试验在攻毒后第10d即可从羽毛囊中检测到病毒,而琼脂扩散试验在攻毒后第14d检测到病毒,斑点杂交的最高检出率为100%,而琼脂扩散试验的最高检出率为80%,斑点杂交的检出率也高于与琼脂扩散试验。斑点杂交的检测灵敏度达1pg DNA水平。可以对大量的样品进行快速,简便,准确的检测,可作为临床MDV检测的有效手段;因此,斑点杂交在实际生产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为了模仿并跟踪反转录病毒与MDV病毒在鸡体内自然发生的基因重组,用PCR来追踪鸡体内二种病毒发生重组的动态。根据MDV基因组上易插入REV的LTR的高频位点的序列合成7条引物,根据REV的LTR合成4条引物,由此交叉组成28对引物,同样设计ALV-MDV之间30对引物来扩增重组片段,从中分离筛选整合进反转录病毒基因序列的重组MDV。此次试验MDV与REV或ALV人工共感染,在连续传到第17代时,利用PCR还没有扩增检测有重组片段。这说明二种不同病毒在体内发生重组的机率确实非常小。但是能从鸡群中比较容易分离到重组野毒株,GX0101还说明这是经过长期的选择而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