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激光核聚变工程领域中采用了大量二氧化硅光学材料作为高功率激光“点火装置”的光学元件,如熔石英元件、二氧化硅化学膜等。这些光学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强激光及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射线(中子束、伽马射线等)的辐照,普遍存在着物理性能退化的问题。二氧化硅光学材料的辐照退化问题是目前限制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论文基于有限差分、分子动力学和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三倍频紫外激光、高能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光核聚变工程领域中采用了大量二氧化硅光学材料作为高功率激光“点火装置”的光学元件,如熔石英元件、二氧化硅化学膜等。这些光学材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强激光及核聚变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射线(中子束、伽马射线等)的辐照,普遍存在着物理性能退化的问题。二氧化硅光学材料的辐照退化问题是目前限制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本论文基于有限差分、分子动力学和第一性原理方法系统研究了三倍频紫外激光、高能中子束与伽马射线对二氧化硅光学材料(熔石英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多孔隙二氧化硅化学膜)的辐照效应。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紫外激光辐照诱导的熔石英元件氧缺失和物性退化研究。研究了三倍频紫外激光(波长355 nm)辐照导致的氧缺失对于熔石英微观结构、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分析了氧硅比例变化对于键角分布、配位数、环尺寸等结构特征的影响,以及氧硅比例与热学、力学和光学性质之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结构方面,氧缺失将引发结构中环结构的断裂与生成,并导致键角分布明显减小,结构密度下降。同时氧缺失降低了硅原子平均配位数,缺氧缺陷含量明显增加;(2)热力学方面,氧缺失会降低弹性模量和热导率,引发热力学性能退化;(3)光学性质方面,氧缺失导致吸收光谱中出现三倍频吸收且吸收强度随着氧缺失加剧而增强。通过对不同氧缺失情况下熔石英电子结构的计算证明了氧空位缺陷可以引起熔石英带隙明显变窄和对三倍频紫外激光的增强吸收。该研究找到了一个熔石英潜在的三倍频吸收源。同时计算结果表明氧离子注入可以修复熔石英元件表面的缺氧缺陷和提升损伤阈值。2.熔石英的紫外激光辐照热效应和损伤研究。利用改进的吸收波前模型研究了熔石英元件由氧空位吸收(氧硅比例下降)引起的紫外激光辐照热效应和对应的三倍频损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在激光脉宽为5 ns,入射激光能量达到8.5 J/cm~2时,熔石英表面温度快速升高(超过10000 K),产生明显吸收波前和损伤。损伤区域表现为表面半径为900 nm,深度半径为400 nm的半椭球坑形区域;(2)通过调整激光参数,发现辐照激光脉宽的缩小会明显降低熔石英表面损伤阈值。此外,激光能量密度的提升会增加损伤区域的表面半径和内部深度。但是表面半径上升幅度大于内部深度;(3)环境温度的降低可以有效提升损伤阈值并控制表面损伤半径。但是损伤坑深度变化则相对较小。(4)氧缺失(氧硅比例<2)会降低熔石英的损伤阈值。无缺陷熔石英损伤阈值为90 J/cm~2。氧硅比例下降至1.60时,损伤阈值仅有7 J/cm~2;氧过量能维持熔石英损伤阈值在45 J/cm~2以上。该研究表明了氧空位缺陷引起的三倍频吸收会导致熔石英表面产生极端高温并降低损伤阈值,并且氧注入能够有效修复和提升熔石英损伤阈值。3.二氧化硅化学膜的中子辐照效应研究。利用构建的中子辐照作用模型研究了中子辐照导致的二氧化硅化学膜的微观结构演变及相关热学、力学、光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中子辐照导致化学膜微观结构发生改变,配位缺陷数量上升,结构密度上升;(2)中子辐照破坏了Si O2四面体的紧密堆积,导致弹性模量和热导率下降;(3)中子辐照导致化学膜带隙变窄。折射率增加以及引起明显的三倍频紫外激光吸收进而导致三倍频激光透射率下降;(4)不同孔隙率化学膜的中子辐照效应对比表明,低孔隙率化学膜的结构变化小,热力学和光学性能退化幅度低,具有更好的抵抗中子辐照能力。此外,研究显示中子辐照会明显退化二氧化硅化学膜的热力学性能,并使得二氧化硅化学增透膜对三倍频紫外激光的减反能力严重衰退。4.二氧化硅化学膜的伽马辐照效应研究。利用构建的伽马辐照作用模型研究了伽马射线辐照对二氧化硅化学膜的微观结构及热学、力学、光学性质的影响规律,还从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两个方面对比研究了不同辐照剂量下的中子/伽马辐照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与中子辐照效应类似,化学膜在伽马辐照下微观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缺陷数量增加,热力学和光学性质都产生退化,但伽马辐照退化程度小于中子辐照;(2)低孔隙率化学膜在伽马辐照后微观结构变化较小,热力学和光学性能退化幅度低,具有更好的抵抗伽马辐照能力;(3)随着辐照剂量增加,中子辐照剂量增加导致弹性模量下降和泊松比上升,化学膜出现软化现象。伽马辐照导致仅弹性模量下降,泊松比基本不变。中子和伽马辐照剂量增加都会降低热导率。但是伽马辐照下热导率的下降存在收敛值,而中子辐照在本文计算的剂量范围内没有该现象;(4)光学性质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剂量增加,伽马辐照对化学膜折射率影响较小,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以保持较高的三倍频透射率和较低的三倍频光学吸收。中子辐照增加了化学膜的折射率和对三倍频激光的吸收,导致化学膜的三倍频透射率严重下降。研究显示伽马射线辐照有一个明显安全剂量阈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计算设备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视觉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图像转换是计算机视觉中的新兴领域,旨在学习不同视觉域之间的关系并实现不同域之间的映射。图像转换的研究广泛应用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电视电影的视觉效果制作时可以使用图像转换生成指定风格的图像或视频、极大减少人工绘制的时间;在智能交通领域和安全监控领域可以将图像从输入域转换到标签域、更好的定位人或车辆;在医学领域
基于具有低介电常数的Zn3B2O6和LiZnPO4微波介电陶瓷,借助固相反应实验和第一性原理计算实现了对陶瓷材料的εr、Q×f、τf和烧结特性的调控。借助有限元仿真建立了以低介电常数陶瓷和中介电常数陶瓷为基础的异质陶瓷匹配共烧模型,实现了异质材料的整体收缩率、收缩速率以及收缩窗口的逐一匹配。基于所研发的陶瓷材料和异质陶瓷匹配共烧技术,设计并制作出了一款高性能共模滤波器。本文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离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信号的带宽越来越宽、瞬时特性趋于普遍化、调制方式向复杂化和高阶化发展,信号的传输速率也快速提高,信道的时变特性和噪声类型变得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形下,仅测试分析单一信息域信息的电子测量仪器已经不能完全反映复杂宽带信号的特性。为了满足信号的测试需求,需要将示波器的时域信息、频谱仪的频域信息和矢量信号分析仪的调制域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在同一时钟、同一触发机制下对输入射频信号进
在3.6亿平方公里的海洋中分布有成千上万的中尺度涡旋,这些呈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的强非线性中尺度涡旋会在运动过程中输送大量的水体,对海洋中的热、盐、溶解氧、叶绿素等生物地球化学示踪物的输运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对中尺度涡的物质输运的研究对我们深入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目前对于中尺度涡的物质输运仍然存在很多亟待的问题。例如,(1)中尺度涡的水团输运能力究竟有多强?目前尚未有明确的量化研究;(2)中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雷达、通信、导航等电子设备的需求量和使用量都大大提升,各类型电磁信号在空间中密集交叠使得电磁环境变得空前复杂。对于雷达系统而言,复杂的电磁环境意味着种类和数目繁多的干扰,以及与其他系统工作频段严重重叠等问题,极大地制约了其工作性能。而随着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概念的提出和发展,利用发射端分集优势,通过波形设计的手段来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中雷达的工作性能成为了当前
本文将立足于巴托克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和匈牙利农民歌曲的特征,结合巴托克其他基于匈牙利农民歌曲的创作,以巴托克的《十五首匈牙利农民歌曲》为主体,进行创作特征与不同演奏版本比较的研究。深入探讨巴托克是如何将一段段质朴简单的民歌旋律改编成一首首风格新颖、拥有极高艺术价值的钢琴作品;挖掘匈牙利音乐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农民歌曲的特征与渊源;透视巴托克独具民族特色的创作思维;以及从速度层面出发,比较六位世界级
随着机器学习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除了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人等领域获得广泛研究外,其在通信领域也逐渐受到重视且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随着5G技术的商业部署,关于6G技术的构思与讨论已经形成,然而其庞大、复杂的通信场景使得信道分析和建模变得异常困难、系统设计复杂度变得难以控制,这些挑战驱使研究人员转向机器学习领域寻求解决方案。从机器学习的角度分析,很多通信问题可以概括为回归、分类或集群等问题,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近几年内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然而对其载流子动力学的研究进展缓慢,尤其是领域内对载流子动力学的测试、分析仍然存在不足和争议。一方面因为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薄膜体系制备方法带来的薄膜不均一性以及钙钛矿材料自身的不稳定性,使得常规的时间分辨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法难以获得精准的载流子输运过程参数;另一方面因为现有的时间分辨载流子动力学研究方法仍然缺乏对界面条件的精准描述,而界面
相位恢复是指从无相位测量值中恢复出原始信号的过程,在信号和图像处理等领域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压缩感知理论的发展,稀疏相位恢复也受到广泛关注。稀疏信号相位恢复问题一般假设稀疏信号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是随机的,然而在很多稀疏信号中,非零元素的位置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块稀疏信号的非零元素为成块聚集。若将信号的块稀疏特性作为先验信息,则能够提高稀疏信号相位恢复算法的性能。近期出现的针对块稀疏信号的相位恢复算法,但
为适应宽带通信中继一体化应用需求,宽带通信卫星正在向高频段、宽带化、在轨灵活处理等方向发展,并需要兼具透明转发、星上信号再生处理转发以及数字柔性转发等多类型宽带信号处理能力。基于频率敏感的微波技术进行宽带射频信号处理,越来越难以解决卫星通信的宽带化、广域化与有效载荷承载容量有限性、体积重量功耗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在新型宽带卫星载荷中引入微波光子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微波通信的灵活性和光通信的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