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课程强调物理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物理知识本位和物理基本技能的教学,但由于当前中学教学模式的限制,无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深入中学物理教学,正视物理教学现实,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而轻过程、重解题技巧训练而轻物理概念的理解、重知识本位而轻科学思想的渗透、重知识传授而轻人际交互、重“教书”而轻“育人”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物理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物理教育应当关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应当给每一名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和讨论机会。PI教学法由哈佛大学教授Eric.Mazur创立,使用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学生易错概念测试题,借助卡片反馈或计算机投票系统,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探究,在教学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国外大量的教学实践文献证明,通过同伴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课堂参与程度和师生交流互动,进一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为了响应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方式革新”,本文在阐述同伴教学的历史发展、调查PI教学法的文献资料、研究PI教学法的理论基础之上,首次提出将PI教学法应用到中学物理教学中。在系统论述PI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细则、教学模式和实施条件之后,与“三维培养目标”紧密结合,针对物理教学中的新授课、复习课和实验课,设计了三个不同性质的教学案例。并阐述了三种类型课堂不同的设计思想:新授课阅读测试要体现概念名词,避免出现对概念的具体理解,教学时把概念小节划分细致,概念测试题要体现每一个物理概念和相应的易错概念;复习课阅读测试要加入对已学知识的回顾,概念测试要注重推导过程和推论的文字描述;实验课的概念测试题要结合具体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尽最大可能给一线教师提供一个借鉴。在教学实施环节,采用了对照的方法,选取了两个班,实验班采用PI教学法,对照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由于条件的限制,虽然只实施了一节课,但是较明显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PI教学法在中学课堂教学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