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居民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居住需求也从原来的“实用型”向“品质型”过渡,从而对人居环境中人文因素的建设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人居环境的全面建设已经成为21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 城市住宅小区是满足居民居住需求的基本载体,亦是城市空间结构基本的组成单元,其规划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九十年代后,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复苏,城市商品住宅小区开始作为新的消费重点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得已重点发展建设。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在小区规划建设、住宅设计和住宅市场等方面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居住生活的舒适性、方便性和安全性,也不利于环境、生态、能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进一步制约了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在我国是一个较为崭新的课题,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部分学者就从不同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但研究对象过多集中于宏观和中观层次,缺乏对目前广泛建设的商品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探讨。鉴此,在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协助下,作者历经1年多时间,对西安市商品住宅小区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查和资料整理,系统分析了西安城市商品住宅小区建设的特点、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同时,从中选出30个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样点商品住宅小区,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回归等数学方法对其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并从不同角度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 本文的创新工作有: (1)在全面了解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城市规划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理论的基础上,将对城市商品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有指导意义的各种相关理论归纳总结为居住区位理论、居住需求理论、居住环境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四个方面,并对各方面理论进行了分析。 (2)在对西安市商品住宅小区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西安市住宅产业发展的历程,并将其划分为“休眠”阶段、“复苏”阶段、初步形成阶段和理性发展四个阶段。同时运用城市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房地产投资经营理论对现阶段西安城市商品住宅小区建设的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3)从人类居住需求的角度出发,选取交通因素、小区规划设计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基础设施因素、公共服务设施因素、物业管理因素和邻里交往因素七大类共42项指标因子组成了西安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法对30个样点小区人居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从不同角度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 (4)根据评价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和提高西安城市住宅小区人居环境质量的措施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