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11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的引力和农村的推力双重作用下,许多农民尤其是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青壮年纷纷涌向城市,再加上人口政策持续推行和思想观念转化等因素,我国农村家庭结构之规模、代际关系、经济运行等维度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联合多子大家庭逐渐瓦解,少子化的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占据主导,空巢家庭、隔代家庭逐渐增加;家庭收入和支出都在稳定提升,但支出大于收入。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分析了家庭结构和农业生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往关于家庭结构的研究多基于社会学、人口学的考察,关于农业生产的研究多基于实物投入、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三个方面的考察。本文尝试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第二部分界定了农民群体、家庭及家庭结构,重点界定了极具代表性的纯农户、兼业户和农民工户,分析了我国农村家庭结构规模及代际层面的变动及变动的人口政策、劳动力流动等原因,得出我国农村家庭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及隔代、空巢家庭增多。第三部分首先分析了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农业劳动力弱质结构、土地撂荒、务农意愿降低等。然后分析了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影响,重点分析了农民工户及兼业户家庭结构变迁引发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效应、推动了机械化及促进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方式创新。最后将三种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纯农户和农民工户的农业生产目标单一,而兼业户的农业生产目标比较多元化,纯农户的农业生产时间要多于兼业户和农民工户,兼业户和农民工户之家庭成员外出对农业生产的资本投资(包括单位面积农业机械的租用、投资及农药、化肥、种子的投入)、技术进步及土地流转有积极作用。第四部分构建了计量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了农业机械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劳动力投入以及人力资本投资和农业产值之间的关系,证明了资本在农业生产中确实存在对劳动力的替代作用,并且得出劳动力的迁移对农业生产有正面影响的结论。第五部分针对不同农户家庭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政策建议,认为通过增加农业收入,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创建人力资本开发体系,提高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创新土地制度等措施可加强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正面影响、规避负面影响。农业生产研究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研究中国农村家庭结构变迁对农业生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其他文献
应用三维非均匀交错网格有限差分程序模拟了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的波场,考察了硬地层中单极子随钻声波测井响应及软地层中声源频率对多极子随钻声波测井的影响;计算了接收阵列波
本文收录了先秦时期山西晋南地区出土的乐器,主要以钟磬乐器为主。钟磬乐器作为礼乐重器,历来受到王宫贵族的喜爱,大量钟磬乐器出现和使用也是两周时期晋音乐文化形成和发展
缸孔变形对发动机的颗粒排放,可靠性等都有重要影响。性能方面:气缸孔变形大的发动机,由于活塞环不能很好密封,机油容易窜入燃烧室热解裂化产生颗粒,导致其颗粒排放水平差,很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经
本论文通过分析1983年至2007年的《金钥匙》杂志中的蒙古文学批评作品,对《金钥匙》杂志栏目、批评家及批评进行了统计,并对《金钥匙》杂志批评理念变化和研究内容进行简要划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电子器件尺寸越来越小,受隧穿效应的影响,栅极漏电流开始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传统的Si02作为栅极氧化物已经难以减小尺寸,因此急需研发出新的
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培育了许多高僧大德和僧人学者。他们在蒙古族历史上留下了蒙藏文撰写的众多宝贵文化遗产。阿拉善拉然巴阿旺丹达拉是这些高僧学者之一
大学生求职中诚信缺失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此问题的蔓延对社会及大学生自身造成了许多不利影响。通过对近年来理论界研究成果的梳理,深入分析大学生求职诚信机制构建
近年来,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以"强师·优课"为抓手,大力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积极践行"教师第一"的理念,为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推进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教育教
1846—1848年美墨战争,在美国和墨西哥两国历史发展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主要探讨这场战争爆发的原因,战争经过以及战争对两国造成的影响。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美墨战争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