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联合转染大鼠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假手术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单纯眼转染组(D组)、单纯脑转染组(E组)、联合转染组(F组)。A组8只大鼠,B~F组每组16只大鼠。建立钳夹视神经损伤模型,将B~F组随机分为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各亚组8只大鼠。B、C组分别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D、E组分别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注射BDNF质粒(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F组玻璃体腔和视皮质区同时注射pBDNF微泡造影剂悬液。D~F组注射pBDNF微泡微泡造影剂悬液后,立即用超声辐照相应转染部位。视神经损伤1、2周,各组行逆行荧光金标记RGC计数;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其阳性表达情况;视网膜电流图(PERG)检测,记录N95振幅。结果荧光金标记检测显示F组视神经损伤1、2周亚组RGC数分别为409.1±42.10个、390.8±35.34个,占A组的86.0%、82.1%,均明显高于C、D、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各时间点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少于C、D、E组,且染色较浅。PERG检测中视神经损伤1周、2周时F组N95振幅分别为7.57±0.66μV、7.33±0.58μV,高于C、D、E组(P﹤0.01),且与A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微泡造影剂介导BDNF基因联合转染视网膜和视皮质区细胞能抑制视神经损伤后RGC凋亡,提高RGC存活数,还可能具有一定的电生理功能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