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智能机器人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工业机器人与服务业机器人进入人们的生活,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人类将进入与智能机器人共同生活的时代。本文从大众对智能机器人的态度入手来探讨智能机器人崛起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意识机器的基本概念,并对意识机器的可实现性进行理论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意识机器是可以存在的,甚至在本世纪中后期就可能成为现实。接下来本文采用三个实证研究来探讨人类是如何看待意识机器的。第一个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对类人机器人(意识机器)的态度在外显层面与内隐层面出现矛盾。在外显层面,人们对类人机器人的态度是积极的,而在内隐层面则出现相反结果,人们倾向与把类人机器人与威胁刺激联系在一起。人们对于宠物机器人(无意识机器)的态度则不管在外显层面还是内隐层面都是积极的。内隐态度可能代表了被试的真实态度,因为它是一个自动的,不受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对两种不同的智能机器人所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内隐态度有可能是由于被试把类人机器人当作一同竞争生存资源的外种族群体。为了进一步增加结果的可信度,第二个研究采用新的实验范式来测量人类对类人机器人的态度,结果重复了上一个研究的结果,并在神经层面解释了内隐态度与外显态度出现矛盾的原因。第三个研究则尝试对这种针对类人机器人的内隐负性态度进行调控,结果表明人们对类人机器人的内隐负性态度是可以通过调控进行改善的。最后本文在前文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人类与意识机器应该如何相处的问题。一方面意识机器应该通过严格的道德测验才可以进入人类社会,另一方面人类应该赋予意识机器相应的权利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