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精子功能正常是保证受精发生和维持胚胎发育及种植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精子DNA损伤、顶体功能与男性不育、男性年龄、精液常规参数以及体外受精周期临床结局的关系,探讨精子功能参数在男性不育诊断以及体外受精周期结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共纳入不同生育背景的男性150例,其中不育组和对照组各75例,收集其新鲜精液分别采用精子染色质扩散试验(SCD)检测精子DNA碎片率,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豌豆凝集素法(FITC-PSA)检测精子顶体完整率和自发顶体反应率,通过比较不育组男性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功能参数与对照组男性的差异,探讨其在男性不育诊断中的价值;第二部分研究共纳入158例不育男性,收集其体外优化处理前后的精液,分别分析精子DNA碎片率、顶体完整率、自发顶体反应率与男性年龄、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关系,以及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处理法对处理前后精子功能参数的影响,进而探讨男性年龄对精子参数的影响以及精子功能参数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关系,探讨精液体外优化处理技术应用于辅助生殖周期的有效性;第三部分研究在严格控制非精子因素的前提下,共纳入1750例体外受精(IVF)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周期,其中IVF周期1480例,ICSI周期270例,对体外优化处理后即时用于受精的精子标本分别检测其精子DNA碎片率、顶体完整率及自发顶体反应率,探讨精子功能参数与IVF及ICSI周期受精情况、胚胎发育质量以及临床妊娠结局的关系。研究结果:1、精液常规参数及精子功能参数在不育组男性与对照组男性两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男性根据精液常规参数正常与否分成的亚组之间,精子DNA碎片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及自发顶体反应率的差异也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2、不育男性年龄与处理前精液体积、精液浓度、前向运动百分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处理前后精子DNA碎片率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且年龄>40岁组不育男性精液体积、浓度及处理前后精子DNA碎片率与≤35岁组及36-40岁组不育男性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35岁组及36-40岁组两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精液优化处理前后的精液常规参数与精子功能参数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且精子DNA碎片率、顶体完整率及自发顶体反应率三个功能参数之间也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4、密度梯度离心结合上游法处理前后精液常规参数和精子功能参数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5、IVF周期精子参数与受精结局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是预测IVF周期受精失败或低受精发生的独立指标,其预测切割值分别为11.05%、81.10%、83.85%;6、IVF周期精子参数与优质胚胎形成率、囊胚形成率、优质囊胚形成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0.05);7、ICSI周期精子DNA碎片率与2PN受精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0,P<0.001),其预测受精率降低的切割值为21.00%;8、ICSI周期精子DNA碎片率与优质胚胎形成率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0.052,P=0.071),但与囊胚形成率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7,P=0.011),其预测囊胚形成的切割值为18.50%;9、IVF周期与ICSI周期活产组、流产组、未临床妊娠组等不同临床妊娠结局分组间各项精子参数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研究结论:1、不育男性精子DNA损伤及顶体功能缺陷与正常生育男性相比更为严重,这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精子功能检测可以为男性不育诊断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2、男性高育龄是显著影响精子质量和功能的风险因素,男性年龄>40岁精液体积、精子活力显著下降,精子DNA碎片率显著升高,高育龄男性生育前应进行全面的精子检查以充分评估其生育功能。3、精液常规参数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发生精子DNA损伤及顶体功能缺陷的的风险更高,应及时进行精子功能检测为其病因诊断及不育治疗提供指导。4、精子DNA完整性和顶体正常功能在IVF周期受精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处理后精子活力、精子DNA碎片率、精子顶体完整率可以作为预测IVF周期受精结局的独立指标。5、精子DNA完整性在ICSI周期受精及胚胎发育维持中起到重要作用,处理后精子DNA碎片率可作为预测ICSI周期受精和囊胚形成情况的独立指标。6、在严格控制非精子因素的条件下,精子参数与IVF/ICSI周期移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不存在显著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