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合肥市在校大学生近视现状及其流行病学特征,通过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习惯和入大学前用眼相关行为,探讨对大学生近视可能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合肥市8所高校的大学生发放视力状况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2935份。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视力状况、一般人口学特征、生活环境与行为习惯,以及小学与中学阶段用眼行为和视力保健相关行为。描述大学生近视的分布特征,对影响近视发生与发展的潜在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肥市在校大学生近视检出率为80.3%,低度、中度、高度近视检出率分别为31.3%、41.8%和7.2%。男生和女生近视检出率分别为75.9%和8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读写时眼睛与书本距离近(不足33厘米)是近视的发生(OR:1.210;95%CI:1.032-1.419)、中度近视的形成(OR:1.247;95%CI:1.107-1.405)和高度近视的形成(OR:1.237;95%CI:1.022-1.496)这三者的危险因素。父母有近视(双方有近视OR:4.344;95%CI:2.056-9.181;一方有近视OR:2.710;95%CI:1.960-3.747)、侧着睡觉(OR:1.242;95%CI:1.011-1.527)、做家庭作业持续30分钟以上(OR:1.128;95%CI:1.019-1.249)、看电视时眼睛与电视的距离不足3米(OR:1.227;95%CI:1.067-1.411)、读写时胸口与桌边的距离不足一拳(OR:1.185;95%CI:1.029-1.365)等是近视的危险因素,喜欢吃硬食(OR:0.598;95%CI:0.446-0.802)、持续用眼30分钟后通过户外活动休息眼睛(OR:0.815;95%CI:0.716-0.926)、看绿色植物休息眼睛(OR:0.857;95%CI:0.756-0.972)、认真地完成眼保健操(OR:0.881;95%CI:0.796-0.975)等是保护因素。中度近视的危险因素还包括吃面包(OR:1.226;95%CI:1.028-1.462)、吃西式快餐(OR:1.116;95%CI:1.005-1.239)、脸放在手臂上趴着阅读或书写(OR:1.246;95%CI:1.091-1.423)等,保护因素为用眼30分钟后远眺休息眼睛(OR:0.869;95%CI:0.784-0.963);高度近视的危险因素还包括父母有近视(双方有近视OR:3.886;95%CI:2.405-6.278;一方有近视OR:1.635;95%CI:1.157-2.311)、不良读写姿势(OR:1.483;95%CI:1.217-1.807)。结论大学生近视的形成及发展与遗传因素、饮食习惯、小学与中学时期用眼行为等各方面因素有关;这些用眼行为因素包括读写距离、读写姿势、近距离用眼持续时间等。培养健康的膳食习惯,坚持科学的用眼行为可能对预防近视的发生以及近视程度加深有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