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稻瘟病是水稻遭受的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因稻瘟病菌的变异与分化速度很快,导致稻瘟病的防治面临较大困难。实践证明,抗性育种是解决这一困境最有效、最安全的策略之一。然而,对应易变的病原菌,抗性育种必须储备大量的抗病基因以应对病原的多样性。因此,准确、高效克隆抗病基因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抗病基因的遗传变异与自然演化规律为理论支撑,以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高通量克隆为突破口,通过对水稻全基因组NBS-LRR类基因及已知抗稻瘟病基因的序列分析与比较,充分利用水稻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特征及系统演化的规律,系统筛选潜在的抗稻瘟病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在5个普抗稻瘟病水稻品种中进行系统克隆,并将其遗传转化至3个普感稻瘟病的水稻品种,通过全国来源的稻瘟病菌进行侵染,系统调查这些候选基因的抗病性。我们共筛选了 147个候选基因位点,在5个普抗水稻品种中,利用Long-PCR等分子克隆技术,共完成其中132个候选位点的克隆,获得了 334个基因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所克隆载体转入3个普感水稻品种中,所有载体目前已转化到至少一个受体中,并有286个载体已经获得转基因植株;随后,我们利用十七个来源地不同,且区分力好的稻瘟病菌株,对这些转基因植株进行抗性鉴定。在已鉴定的185个株系中,具有显著抗性的株系有18个(含18个独立载体,来源于16个基因位点),另外,还有45个株系(含41个载体,来源于31基因位点)具有显著的抗性改善。结果表明,有9.7%的植株和25.0%基因被鉴定出具有明显的抗性;有24.3%的植株和48.4%基因具有明显的抗性改善趋势,由此证明了该高通量克隆技术的可行性和高效性。通过本研究,我们成功建立了高通量克隆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新技术,筛选到了 一批具有潜在重要价值的稻瘟病抗性基因,极大的丰富了抗病遗传资源,同时也为其它植物抗病基因的高效克隆提供了可行的操作范例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