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机器视觉的家蚕微粒子图像识别方法的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lolo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虫寄生蚕体细胞内引起的可传染性原虫病,它是一种古老的、分布甚广且毁灭性强的蚕病,俗称“蚕癌”,是目前各蚕业生产国规定唯一法定检疫的蚕病。按照优选蚕种、制造无病毒蚕种以及消灭本病的原则,一直沿用母蛾镜检法来防止微粒子病毒通过母体传染,如今已成为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主要检测手段。由于人工镜检的方法存在劳动强度大、结果不可复现且容易产生错检或漏检的问题,本文开展基于基于机器视觉的家蚕微粒子病识别方法的研究,将机器视觉技术引入蚕病的检测,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微粒子显微图像对比度低、图像不清晰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模糊信息的图像增强预处理方法,该方法融合了基于全局的Pal模糊增强与局部模糊对比度增强两种算法思想,实现了改善图像整体对比度和增强目标图像局部细节信息的目的,有利于后续的图像分割处理。(2)针对复杂背景条件下微粒子显微图像的分割技术问题,提出了基于HSI模型的微粒子图像分割技术。根据微粒子图像的颜色特征提取准则,实现了彩色目标对象与非目标杂质图像的直接分离,减少了与微粒子形态相似的其它疑似孢子产生误判的可能性;消除了背景中部分杂质图像对于分割处理效果的不利影响,提高了二维Otsu分割方法对于彩色目标H分量图像分割的适应性。(3)根据微粒子图像的形态特点,研究了微粒子图像的特征提取技术,实现了微粒子图像初始形态特征参数集的选取;针对微粒子图像多特征选择的优化组合问题,提出了基于多特征融合的微粒子图像特征选择技术,该技术通过相关分析方法,实现了初始特征集中特征冗余信息的去除,并采用基于分类器学习的特征优化选择方法,确定了微粒子图像的最佳分类特征集。(4)分析了BP神经网络的学习过程,提出了改进的BP优化算法;针对BP神经网络存在“局部极小值”和收敛速度慢的问题,研究了遗传神经网络的混合训练方法,提出了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家蚕微粒子病识别技术方案,确定了识别系统最优的网络结构,验证了遗传神经网络应用于微粒子图像识别问题的有效性与正确性,并对识别系统方案的软硬件实现技术进行了总体设计。
其他文献
基于现如今高校学生毕业以及就业情况来看,为提高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强化学生德育工作,促使学生重视自身发展,保证学生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职
<正>2月16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飞,副市长陈晓杰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2016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按照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不断深入,各高校内学生人数呈爆炸式增长,学生人数的激增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高校教育教学环境为背景,引进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
分布式关键任务系统的异构性、复杂性和使用环境动态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系统失效、任务偏离甚至中断运行、崩溃死机等现象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等严重后果,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9在原发性结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Envision法检测 caspase-9蛋白在138例结肠肿瘤(48例含癌
当今基础教育领域,城乡之间的学校规模差异较大,各校师资情况迥异,教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城乡小学差距更是明显,为了缩小差距,必须选择适合城乡小学长远发展的教研之路——校
目的:探讨湛江市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生存质量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湛江市区418名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