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大量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有车一族,道路驾驶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带来的情绪冲突使得许多的驾驶者选择以语言、肢体攻击和驾驶操作行为来发泄自己的愤怒情绪,牛津大辞典将此类人群定义为“路怒族”,“路怒”是一种汽车综合征,主要是指在出现交通阻塞,堵车,超车或者不文明的道路行为时,司机由于开车压力和挫折感而导致的愤怒情绪,“路怒”有很大的危害性,极易发生交通违法行为或者交通事故,引发民事纠纷,甚至是刑事案件,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路怒”现象的治理问题,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而且在一定的地区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符合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要素。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建议,对于国家更好的履行为人民服务的职责,增强政府的公信力都有很大的意义。从更具体的意义上来说,“路怒”现象越来愈多的给国家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因此,建立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防止问题再次发生的公共政策的机制尤为重要,通过将“路怒”现象的治理问题纳入到公共政策问题的议程中来,对于构建一个责任的政府有很大的意义。通过对松江区驾驶者的实地调研,再结合对“路怒”现象的网络问卷调查,结合国内外关于“路怒”现象的相关研究,辅之以充足的社会资料和现实案例,通过一系列的文献梳理与思考,针对性的寻找能够支撑、解释和解决“路怒”问题的理论,选择以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为视角,全面描绘“路怒”现状,包括“路怒”现象的群体构成和典型表现以及其危害分类;深刻分析“路怒”现象内在原因:通过对“路怒”现状的全面客观的描述,深刻挖掘产生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通过对实践中对某一个特定的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进行具体分析,深刻挖掘公共政策问题更深层次和尚未注意到的原因,为有针对性提出政策建议奠定基础;科学提出“路怒”治理的政策建议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是整个研究过程是否顺利有效完成的衡量标准,也是整个研究的目标和意义所在。“路怒”现象典型表现可以归纳为三类,即大多数驾驶者通过语言形式、驾驶操作行为和肢体攻击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不管是驾驶者选择哪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驾驶愤怒,如果不加以疏导和制止,会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自己以及他人的身心健康,而且可能会引发交通事故,对道路行驶秩序的影响也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诱发违法犯罪行为,对道路安全和社会秩序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的驾驶者的调研,探寻“路怒”现象产生的原因:他人不当道路行为,堵车或者路况不佳,长时间驾驶,酒精或者药物后驾驶,道路监管不力,道路交通规则不够完善以及驾驶者在调研过程中提到的其他原因,诸如工作生活压力,男女性别,驾驶者个人修养或素质,天气状况,驾驶环境污染以及驾驶空间的封闭性,都是驾驶者提出的相关其他诱因。针对这些诱因,结合公共政策和公共治理理论,从政策制定和执行两个角度分别对“路怒”现象的治理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其一是政策制定的多元主体公共治理参与,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出台和推进城市道路规划的完善;其二是政策执行的多中心公共治理,包括道路监管的加强,驾驶心理审检的植入和驾驶安全与文明的教育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