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来源豌豆蚜的寄主适应性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的寄主适应性研究一直以来都是昆虫学和昆虫-植物互作研究的热点,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作为刺吸式口器昆虫的模式种被发现存在多个明显寄主分化的生物型。前期研究表明,豌豆蚜的寄主分化不仅与体内共生菌密切相关,还受到寄主植物免疫应答、昆虫自身代谢机制的影响。许多研究发现不同寄主来源的豌豆蚜在各自原始寄主上展现出更高的种群适合度,但相关机制性研究却一直不清楚。为此,本文以两种生物型豌豆蚜及其各自的原始寄主紫花苜蓿和豌豆为研究对象,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蚜虫取食行为、解毒代谢方面阐明不同寄主来源豌豆蚜的寄主适应性差异。主要结果有:(1)利用刺探电位仪(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研究两种生物型豌豆蚜分别在原始寄主植物和非原始寄主上的取食行为。分析发现,豌豆型豌豆蚜在非原始寄主紫花苜蓿上与苜蓿型豌豆蚜相比,刺探波(pd波)个数显著增加、韧皮部被动取食(E2波)持续时间显著缩短。苜蓿型豌豆蚜在非原始寄主豌豆上也有类似现象。进一步调查两种生物型豌豆蚜的种群动态,发现豌豆型豌豆蚜在紫花苜蓿上的种群数量显著少于苜蓿型豌豆蚜,而两种生物型豌豆蚜在豌豆上种群数量无显著差异。因此,苜蓿型豌豆蚜经过一段时间的驯化可以成功定殖于非原始寄主豌豆,而豌豆型豌豆蚜却不能够很好地适应非原始寄主紫花苜蓿。(2)为进一步探索豌豆型豌豆蚜不能适应紫花苜蓿是否与紫花苜蓿的次生代谢物质有关,我们选定了9种代表性的紫花苜蓿叶片次生代谢物质,包括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芦丁、咖啡酸、对香豆素、染料木苷、阿魏酸和染料木黄酮,定量了两种生物型豌豆蚜为害后紫花苜蓿叶片中这些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发现豌豆型豌豆蚜显著上调紫花苜蓿叶片中染料木黄酮的含量,而苜蓿型豌豆蚜显著下调染料木黄酮的含量,其余8种次生物质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3)利用人工饲料外源添加不同浓度染料木黄酮进一步研究染料木黄酮对两种生物型豌豆蚜的取食效率和存活率的影响,发现添加1ppm和10ppm染料木黄酮会显著提高苜蓿型豌豆蚜的取食效率,且染料木黄酮各浓度对其存活率没有影响;而对于豌豆型豌豆蚜,10ppm染料木黄酮显著提高其取食效率,但是1ppm和10ppm都显著降低其存活率。这些结果表明两种生物型豌豆蚜对染料木黄酮的解毒能力和代谢策略可能存在差异;(4)为了解紫花苜蓿上两种生物型豌豆蚜消化和解毒的差异,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分析了两种生物型豌豆蚜取食紫花苜蓿两周后其体内差异性基因表达。发现相比于苜蓿型豌豆蚜,豌豆型豌豆蚜上调了161个基因,下调了37个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能量代谢、脂肪代谢、外源物质的降解和代谢等。上调的基因中有4个是消化酶相关基因,3个是解毒酶相关基因,这为不同生物型豌豆蚜通过解毒酶和消化酶响应不同寄主植物提供了分子证据。以上结果发现,苜蓿型豌豆蚜取食会降低紫花苜蓿中染料木黄酮的含量,因而不需要大量合成解毒酶来削弱染料木黄酮的不利影响,进而可以将更多的营养和能量用于生长和繁殖。豌豆型豌豆蚜取食为害会显著诱导紫花苜蓿中染料木黄酮含量的增加,而染料木黄酮有利于豌豆型豌豆蚜的取食,却显著降低其存活率。这说明染料木黄酮是豌豆型豌豆蚜的取食刺激因子,导致蚜虫摄入过多的次生代谢物,诱导体内消化酶和解毒酶相关基因大量上调,进而不利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种群适合度。综上所述,本研究以昆植互作和协同进化为主线,从豌豆蚜消化酶和解毒酶相关基因表达、取食行为、种群动态以及植物次生物质代谢等角度,拓展了刺吸式口器昆虫寄主适应性研究,为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持续性治理和种群分化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保护性耕作是以秸秆覆盖地表、免少耕播种、深松及病虫草害综合控制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大力提倡和推行保护性耕作,对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心肌梗死是常见的临床心血管事件,当前最有效的治疗就是通过冠脉介入或溶栓治疗进行血液再灌注而恢复心肌的血氧供应,然而再灌注治疗有可能导致某些心肌产生不可逆性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VR injury)。而缺血再灌注损伤也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也见诸于脑梗塞、器官移植等过程中。因此,如何控制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研究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一种感染人类免疫系统的病毒,可通过破环人的淋巴细胞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导致免疫系统瘫痪,对人类健康存在
中国社会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阶段,也正处于可持续发展的转折点。如何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运转,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永续生存与长远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产杂交稻两优培九在衰老过程中,剑叶光合膜(即类囊体膜)蛋白质复合物的含量变化规律及其与光能吸收、转化、传递的关系。  通过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水稻剑叶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