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霉菌CPCC 202950中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发现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_mi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的退行性疾病。自1981年发现以来艾滋病(AIDS)在全球大范围传播。近些年来,人们对HIV作用机制有了清楚的了解,发现HIV逆转录酶、蛋白酶和整合酶是HIV基因在复制过程中的3个关键酶,蛋白酶抑制剂能防止病毒母体蛋白分裂成新的HIV感染细胞和病毒复制的功能蛋白,这一发现使艾滋病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到目前为止抗HIV/AIDS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主要是针对这个三个关键酶进行设计的。蛋白酶抑制剂可以有效防止病毒母体蛋白分裂成新的HIV感染细胞和病毒复制的功能蛋白,这一重大发现使艾滋病的治疗有了突破性进展。沙奎那韦、茚地那韦、利托那韦等HIV蛋白酶抑制剂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大量的肽类和非肽类HIV蛋白酶抑制剂被研究人员制备,而长期使用这些蛋白酶抑制剂会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而且现在上市的药物均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大和成本高等不足。因此寻找新的HIV蛋白酶抑制剂成为艾滋病治疗更有效的途径。本课题组前期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阳性链霉菌株CPCC202950,前期采用液态发酵得到一类活性较好的寡肽类化合物,但含量较少,因此本实验采用大米发酵的方法对其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研究。方法:本实验采用大米培养基发酵链霉菌株CPCC202950,并采用高通量荧光底物蛋白酶模型进行活性跟踪,对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利用大孔树脂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树脂、硅胶柱层析、HPLC制备柱层析和ODS柱层析等色谱方法分离得到一系列化合物。结果:在阳性链霉菌株CPCC20295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共分离得到10个寡肽类化合物,9个酰胺类化合物,2个氨基酸和1个羧酸类化合物。其中有寡肽类新化合物2个、新的人工产物1个。经高通量荧光底物HIV-1蛋白酶模型检测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其中化合物3活性较好,其半数抑制率IC50为1.79 nM。采用MTT法测定其对Hela细胞和HepG2细胞的半数毒性浓度大于100μM。结论:从微生物发酵的次级代谢产物中提取分离活性物质是发现新型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实验从链霉菌CPCC202950的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系列寡肽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制HIV-1蛋白酶的活性且细胞毒性较小,有望成为一类新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先导化合物,为该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及活性深入评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临床疗效,并基于“神经源性炎症”探讨鼻内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神经免疫调控机制,从临床和基础两方面为鼻内针刺治疗的临床运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持续性中重度AR受试者分为实验组(鼻内针刺组)和对照组(西药治疗组)。实验组受试者共接受6次鼻内针刺治疗,隔日1次;对照组受试者每日口服氯
目的经穴-脏腑相关理论研究自国家“七五”规划提出后至今,一直是针灸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以往研究多集中于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的调节作用:针灸对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具有双向性调整作用;也有研究集中报道内脏病变在体表穴位的反映,内脏病变时体表穴位往往出现形态异常、温度改变、电阻失衡等病理反映。然而,针刺调节脏腑后其相关体表穴位的改变研究少见报道。以往基于心肌缺血疾病动物模型,通
目的:探索596例中药联合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郁脾虚、肝胆湿热复合证)的中医症状改善特点。方法:以“十二五”课题“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纳入的596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08周后,据HBeAg、HBVDNA同时转阴、转氨酶复常与否以及口服中药与否进行分层研究,采用尼莫地平法对中医症状改善进行疗效评价,采用X2检验对各分层人群的症状改善进行比较
学位
目的通过对某三甲医院2015年使用过艾迪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个人信息和临床用药信息的收集,采用回顾性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艾迪注射液的临床适宜性和联合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住院患者个人信息及临床用药信息进行提取,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清洗和规范化处理。最后,应用Excel2010、SPSS19.0和Clementine12.0软件对规范化后的数据信息进行描述性和关
目的:经穴-脏腑相关是中医经络学说的精髓,备受国内外学者瞩目。关于经穴-脏腑相关性的研究,多集中于干预经穴对脏腑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的靶向调节作用,机体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后体表经穴出现反映(反应)及规律性的总结较少。已有研究表明手厥阴心包经(穴)与心脏关联密切,表现为心脏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可相对特异地反应于体表心包经(穴);干预心包经(穴)可良性调节心血管生理功能或病理变化。其中针刺内关穴对缺血性心
目的:参附汤(SFD)是中医临床益气回阳固脱的代表方,能够治疗多种心脏疾病,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也有明确的保护作用,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运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检测H9C2心肌细胞生存率、细胞内钙浓度变化及钠钙交换体(NCX1)、肌浆网钙-ATP酶(SERCA2a)、钙离子通道蛋白(Cav1.2)等钙稳态调控蛋白表达等指标,探讨SFD中三种重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
学位
学位
经穴脏腑相关理论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络学说对体表与机体内脏间关系、相互作用机理的系统理论总结,可直接有效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受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资助,以往关于经穴-脏腑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从穴位到内脏的正向论证性研究,即刺激体表穴位,检测相关内脏血流动力学、电生理、血管活性物质和分子生物学指标,并从外周和中枢神经、激活的大脑皮层分区、蛋白基因等作用层次由外至内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