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链攀升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的问题。传统的贸易理论认为南方发展中国家的垂直分工是完全受北方具有核心技术的垄断性部门控制,南方企业只可以以来生产成本方面的比较优势徘徊在非核心技术部门。这一理论显然有很大的局限性,南方无法发挥后发优势,也无法得到贸易收益。本文将垂直分工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结合起来,对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价值链进行分类,并按照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动态的研究方法对不同价值链上中间品部门的企业行为进行分析。打破了静态比较利益论和传统的假设南方国家只是被动的接受发达国家技术转移的局限,为我国价值链攀升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修正,认为随着产品市场的转移,技术并不会相应的转移,核心技术始终被发达国家企业垄断。传统理论的产业的转移被产品内分工的贸易方式取代,如果发展中国家不投入研发,只能徘徊在价值链低端的非核心部门,进而不能获取贸易利益甚至贸易条件趋于恶化。本文将不同时期的价值链分为:新兴产业价值链,成长期价值链和成熟期价值链;并根据不同类型的价值链的技术和市场需求特征,分析价值链上各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①由于巨大的技术差距,南方的生产成本方面优势相对于研发成本来说,微不足道。因而,新兴产业价值链,在南方国家国内没有形成规模需求和生产时,只可能从事北方发达国家的非核心技术并且劳动力相对密集的部门,并不会主动进行价值链攀升。②在成长期价值链的攀升中,关键在于市场结构和垄断后利润的权衡。当垄断后利润一定时,过于分散的市场结构往往会阻碍下游厂商的创新行为。而当市场结构稳定,国内市场具有强需求时,会刺激企业价值链攀升。③处于成熟期的价值链分工体系,由于南北两国的收入差别而导致的产品或者中间品质量的需求差异,有可能会导致本国最终产品或者中间品不会纳入国际价值链。当南北两国收入趋于收敛时或质量提升不大的中间品部门会纳入国际价值链。因此,要实现价值链的快速赶超必须针对不同时期价值链的技术特点和市场需求及市场结构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