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针刺用于缓解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寻求一种新的有效选择。方法:选择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符合纳入标准)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传统针刺手法针刺长强穴、承山穴、二白穴、足三里穴、腰俞穴止痛,对照组采用口服洛芬待因缓释片止痛。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时段的疼痛程度、肢体活动情况,术后并发症情况(创缘水肿、尿潴留)等指标。统计数据采用SPSS20.O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结果:(1)术后当天治疗后0.5h、lh、2h 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差异(P<0.05),其他时段无统计学差异;(2)术后第1至6天,治疗组在治疗后0.5h、lh、2h、3h的VAS评分和肢体活动评分的平均值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术后并发症方面,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针刺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止痛,其止痛效果在治疗后2小时以内优于对照组(洛芬待因组);(2)针刺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能明显降低术后创缘水肿、尿潴留的发生率;(3)针刺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止痛,具有安全可靠、简便验廉等优点,可供临床选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