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磷酸腐蚀及不同背接触层对CdTe薄膜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rk3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在能源、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形式下,我国将太阳电池的研发和推进产业化列入相应的国家计划,同时增加了对太阳电池的投入。CdTe太阳电池作为一种高效、廉价、稳定的薄膜太阳电池,受到了广泛重视。 在CdTe太阳电池的制备过程中,CdTe多晶薄膜的腐蚀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有报道的腐蚀溶液有:溴甲醇(BM)、HNO<,3>:H<,3>PO<,4>(NP)和K<,2>CrO7:H<,2>SO<,4>(KD)等。通常采用的是BM腐蚀,但是溴甲醇腐蚀液极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气味,污染严重,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本文采用溴甲醇(BM)和硝磷酸(NP)两种腐蚀方法腐蚀CdTe薄膜。BM腐蚀液浓度为溴0.02ml+100m1,腐蚀时间为lOs左右。NP溶液浓度为硝酸1%+磷酸70%+去离子水29%,腐蚀时间为60s。对NP腐蚀后的CdTe薄膜,我们通过AFM分析,发现CdTe相对于腐蚀前晶界变宽:通过XRD分析,发现了六方相的Te(101)衍射峰。 我们制备了5种背接触结构的10个系列的电池。通过XRD和XPS分析,证实了对于NP腐蚀,含Cu背接触的样品在退火后生成了Cu<,x>Te(1-V特性曲线的分析,我们发现NP腐蚀的性能较好的电池在偏压0-0.5V范围内,存在一个较为明显的背结。通过对比,我们发现采用NP腐蚀后,以ZnTe/ZnTe:Cu作为背接触,经190℃退火制备的电池表现出较好的性能。Cu与Te反应生成了Cu<,x>Te相,Cu<,x>TeI有利于长波吸收,并改善背接触。同时,ZnTe能阻挡Cu扩散到主结从而保护了p-n结,避免了Cu形成旁路,消除了电流的横向收集。此外,ZnTe:Cu将大量漂移向背电极的电子反射回来,提高了载流子浓度。采用NP腐蚀和这种背接触结构,我们获得的最好的电池填充因子达到64%,效率达到10.7%左右,其性能可以与采用传统的BM腐蚀得到的电池相比。而且这种工艺已经比较稳定,并具有可重复性。NP腐蚀以其自身的优点可以在工业化生产中取代BM腐蚀。
其他文献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中最猛烈的γ射线爆发现象。在γ射线爆发爆发之后,一般能够观测到X射线耀发。一般认为X射线耀发起源于中心引擎的晚期活动,产生于相对论性的火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