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及免疫病理学特点初探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足一种可累及全身多种组织器官(包括肝脏)的疾病。一般认为肝脏并非SLE主要累及的器官,但肝酶升高等肝脏损害表现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较为常见。导致肝损害的原因繁多,除了SLE本身所致肝损害外,还包括药物性肝损害(DILI)、合并肝炎病毒感染、酒精或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肝病,临床上有时难以鉴别,其预后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早期发现、正确诊断SLE患者的肝损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报道狼疮性肝损害的发病率从6.1%~24.5%不等。目前认为狼疮性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轻中度的肝细胞损害,病理学无特异性表现。狼疮性肝损害的诊断缺乏统一的标准,主要以排除诊断为主,但是复杂的肝损原因会使诊断出现困扰,严重时甚至延误治疗而导致严重后果。肾脏足SLE最常累及的器官,狼疮肾病有其特征性的肾脏组织免疫病理学改变,如行免疫荧光检查,可能发现多种免疫物质的沉积,包括各型免疫球蛋白lgG、IgM、IgA及补体C3、Clq等沉积,形成“满堂亮”现象,可以资与其他类型肾病鉴别。狼疮性肝损害患者的肝脏免疫病理学是否有特征性改变,其对狼疮性肝损害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何意义,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   目的:   1.分析狼疮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病现学特点;   2.探讨狼疮性肝损害患者肝脏组织病理学、免疫病理学改变与疾病的活动及药物治疗的关系;   3.探讨狼疮性肝损害患者肝脏组织免疫病理学特点在狼疮性肝损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1.分析我院三年内住院的SLE患者,收集其临床症状、生化免疫学指标、SLE-DAI2k评分,了解具中狼疮性肝损害发生的比例、特点、临床转归及与SLE病情活动的关系,比较狼疮性肝损害患者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等方面与无肝损害SLE患者的区别。   2.通过组织病理学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比较狼疮性肝损害患者与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AIH、PBC)、其他类型肝病患者(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损害等)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及免疫荧光表现的各自特点及区别。   结果:   1.共回顾性调查了三年内住院的SLE患者504例,其中有肝功能损害的108例,排查其他肝损原因后,狼疮性肝损害患者47例。   狼疮性肝损害组的患者血液系统受累及的比率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40.4%vs21.7%),肝损害患者的血白细胞(2.92×109/L vs5.48×109/L)、血小板计数(151×109/L vs190×109/L)、血清补体3(C3)、补体4(C4)值(0.34g/LVs0.53g/L;0.06g/L Vs0.09g/L)均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值均小于0.05)。   47例肝损害患者主要以转氨酶升高为主,45名患者出现ALT升高,以轻中度升高为主,76.6%的患者ALT升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   根据SLE-DAI2k评分,将患者分为病情活动组和非活动组,可发现在活动组的患者中,提示病情活动的指标,包括肾损害、关节痛、神经精神损害的阳性率、抗Ds-DNA抗体值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血白细胞计数、C3、C4值则明显低于非活动组,而引人注意的足,活动组的患者中,其发生肝损害的比率也明显高于非活动组(11.8%vs3.2%),提示肝脏损害也可能为SLE病情活动的表现之一。   2.共收集了狼疮性肝损害患者7例,肝功能正常SLE患者1例;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7例(AIH1例、PBC6例);其他类型肝病8例(乙肝4例、药物性肝损害2例、隐源性肝损害2例),这些患者均行肝脏穿刺活检获取肝标本,行病理学及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   狼疮性肝损害患者的肝脏组织学无特异性改变,包括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等,有1例心者见假小叶形成。   过半的狼疮性肝损害患者(4/7)及多数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6/7)肝脏组织内山现了不同特点的抗体、补体等免疫物质沉积;免疫荧光提示阳性的抗体,其相应种类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值也升高。SLE组与自身免疫性肝病组相比较,最明显的区别为SLE组中荧光阳性的4名患者中有3名均出现了补体1q(Clq)沉积,而自身免疫性肝病组Clq阳性率则为0,Clq的阳性率在两组中存在明显差异(fishers exact test:p=0.033)。   结论:   1.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肝损害并不鲜见。   2.多数狼疮性肝损害患者表现为转氨酶的轻-中度升高,较少山现肝损害相关的临床症状。   3.病情活动期的SLE患者其狼疮性肝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病情静止期的SLE患者,提示肝损害也可能为SLE病情活动的表现之一。   4.狼疮性肝损害患者的肝脏病理学改变多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等。   5.狼疮性肝损害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肝脏内均可山现多种抗体、补体等的沉积,抗体在肝脏内的沉积往往意味着相应种类的循环免疫球蛋白的增多。   6.密集的Clq沉积可能是狼疮性肝损害患者较为特征性的免疫病理学表现,为狼疮性肝损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及新方法,尚待进一步的更多病例的研究与证实。
其他文献
采取超高压提取,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SephadexG-100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虫草多糖(CMP),通过高效凝胶色谱(HPGPC)、气相色谱(GC)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其理化特征进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这类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对我国及全世界公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除了积极治疗疾病,公众的心理情绪问题同样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目的:观察三种不同类型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高阶像差,对不同类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高阶像差进行量化分析并比较其变化特点。为进一步改善白内障术后的视觉质量提供理论
研究背景:CD44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黏附分子和细胞表面受体。它参与胞外基质结合,细胞迁移和淋巴归巢等过程。CD44有多种亚型,包括CD44s(标准型),CD44E(上皮细胞型)和CD44v(变异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