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论俄汉女性人物语言的翻译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初就对语言与性别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关于女性语言特点的描写和分析开始最早。这为翻译与性别的结合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翻译学上,西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以其特有的翻译策略为女性人物语言的翻译提供了值得注意的研究视角。同时,人物语言与人物形象的大量翻译研究为翻译与性别的结合提供了契机。然而,由于历史以及地域的制约,尚有不少译者未能意识到女性语言特有的风格和词汇特点,以及由于翻译方法不当造成的女性言语风格扭曲和意味流失。  本论的研究对象是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语言。本文旨在结合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研究与人物语言翻译研究,突出性别因素对人物语言翻译的影响,分析相关误译现象,摒弃传统的翻译方法,提出女性语言特有的翻译策略及个性化应用。  本论文共分四大章:  第一章为女性人物语言的翻译研究概况,分章节介绍西方女性主义思潮下人物语言翻译与性别问题的提出、中国语境下人物语言的翻译与性别的语言差异,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社会语言学中女性语言的特点。该章节结合语言学的知识,探讨女性语言的风格和词汇特点。语言与性别差异的研究表明,女性说话委婉含蓄,语调柔和,感性细腻。女性的话语风格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表达方式的选择上:使用感叹词和语气词、使用夸张性的形容词、使用强调副词、使用代词так,как,такой,какой、使用指小后缀。  第三章为俄汉女性语言的翻译策略。对于典型女性语言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未作处理或处理不当是造成俄汉女性语言无意误译的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此类误译的产生,本文不从传统的翻译方法:直译、意译、增词法等入手,而是结合汉语中女性语言的词汇特点,提出俄汉女性语言特有的翻译策略(感叹词、语气词植入法、单音词重复法、主观评价等效替代法、相同语境复制法)。  第四章为俄汉女性人物语言翻译与俄汉女性语言翻译策略的应用。译者未能意识到女性人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盲目套用和误用俄汉女性语言的翻译策略,一律把文学中女性人物作为社会语言学中典型女性处理,从而造成译文与原文女性人物的身份(如出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个性特征(习惯、性格等),社会背景(时代背景、文化传统等)和语篇背景(场合、亲疏关系、思想感情等)的信息错位,偏离原文女性人物形象。因此,在翻译女性人物语言时,要个性化应用俄汉女性语言翻译策略:女性色彩强化和女性色彩弱化。  结论部分对全文做了回顾和总结。  第一,女性语言是性别与其他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二,女性人物语言的翻译策略是女性语言翻译策略和人物语言翻译策略的有效结合。  第三,译语的处理是避免误译的重要因素。  第四,翻译策略的使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五,翻译理论的深入研究离不开语言学。
其他文献
英国伟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创作的《呼啸山庄》,以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蹊跷乖张的人物性格,巧妙复杂的叙事结构以及希和凯之间那生死不逾、狂风暴雨般的爱恋吸引着无数读者,尤
作为俄语专名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俄语地名学研究的是各种地理专名符号。当代俄罗斯城市名称,包括其正式名称(全称)、公认的简称和各种非正式名称(历史称谓、民间称谓、隐喻称谓),是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新闻话语是话语分析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以《中国日报》(以下简称《日报》)和《纽约时报》(以下简称《时报》)对“汉语热”的新闻报道为语料,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为理论框架,对报道
约瑟夫·海勒是战后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人们普遍认为约瑟夫·海勒的黑色幽默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发行标志着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可以分
学位
飞机襟、缝翼运动机构中滚轮滑轨的磨损状况对飞机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为研究滚轮滑轨的磨损情况,通过Ni WLS-9234数据采集卡和LabView开发平台,采用Remote Panels远程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