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F2红外透明陶瓷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_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压氟化镁作为一种成熟的中波红外窗口/整流罩材料,其应用范围依然最广,但由于在硬度、抗热冲击性能等方面的限制,其在高速飞行环境中的应用仍具有一定局限性。红外透明陶瓷是一类新兴红外光学材料,由于具有高致密度、宽透射波段、高硬度和耐高温等特性,在红外成像与制导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拟利用烧结技术制备氟化镁红外透明陶瓷来代替热压多晶氟化镁,在保证其较高光学透过性的同时,提高硬度、抗热冲击等性能,以拓宽其应用领域。陶瓷材料的显微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粉体的性能,因此要制备高品质的陶瓷材料,合成性能优异的前驱粉体是关键。本文首先采用直接沉淀法合成纳米前驱粉体,系统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和稀土掺杂对粉体显微结构的影响。随后利用热压烧结法制备了MgF2红外透明陶瓷,研究了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陶瓷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光学性能及硬度等物理性能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和结果如下:1.采用直接沉淀法制备了纯MgF2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扫描电镜、粒度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MgF2纳米粉体的结构、形貌、粒径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陈化时间为3h,反应溶液浓度为1mol/L时所得粉体晶粒大小适中,结晶较为完整,分散性能较好,杂质含量最低。2.在MgF2纳米粉体中掺入稀土离子,对粉体的微孔结构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且得到的粉体晶粒尺寸呈现减小趋势。煅烧可以有效排除粉体内残余水分,减少微孔,粉体烧结性能得到有效改善。3.研究了烧结温度对所制陶瓷样品的性能影响,900℃时,陶瓷样品烧结充分,晶粒结晶完整,烧结体内看不到气孔存在,有较高的致密度(98.74%)和硬度(5.55GPa),因此,900℃为更适宜的烧结温度。4.900℃烧结制备的陶瓷样品经双面抛光处理后,在可见光下呈现半透明性能。经不同波段透射光谱分析可知,其在紫外光谱范围内完全不透过,在可见光波段,其透过率随波长增加而升高,但不超过20%,因而只能表现为半透明性。在红外波段,其在3.5-6μm范围内保持较高的透过率,最高值达到87%。
其他文献
用铜模吸铸法制备出新型DyGdCoAl和YDyCoAl大块金属玻璃,用DSC和DTA等方法研究了其热稳定性,用XRD方法以及Miedema模型和原子键参数等分析了其玻璃形成能力,并研究了DyGdCoAl大
【摘要】 随着近些年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广电网络线路维护的要求也有所提高,而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广电网络的日常维护是保证相关信息能够及时其准确传递的重要举措,而为了更好地保障网络线路的畅通无阻,便需要针对广电网络线路的维护技巧入手,进行针对性的日常维护,从而更好地让网络在新时代新时期下发挥出更大的信息传播作用。  【关键词】 广电网络 线路维护 维护管理 质量控制 技术管理  随着
【摘要】 近年来我国科技方面的发展不断取得成就,这离不开网络技术对科技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由于IP技术在近年来的普及应用,视频电话和会议,远程教育等应用流媒体技术的各项应用逐渐成为主流网络应用,而针对这类业务所需要的网络测量技术在这类数据传输类业务中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不过如今的网络测量技术主要的测量对象是承载网媒体传输方式,不能够全面的应用于对多径中继传输控制的测量工作中来,因此提出
【摘要】 随着当前人们对电力的应用需求增加,电力企业也要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在工作当中实现自动化抄表,以及保障抄表的准确和效率就成为重要的工作要求。本文主要就计量自动化抄表系统应用优势,以及提高准确性以及效率的措施详细探究,期望能从此次的相关理论研究下,能为实际的工作良好开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 计量自动化 准确性 效率  引言  电表数据的抄表时候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人工方式,这一传
半固态成形技术是金属材料研究领域的新技术之一。目前,研究电磁搅拌连铸法制备半固态原材料的进展非常迅速,但对连铸过程中各工艺参数及其相互间适当匹配对非树枝晶形成的影响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缺乏实践性和个性化思维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美术课堂素养不高.若要培养小学生的个性化创作能力、提升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入“情景教学”,情景教学有
印刷涂布技术是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工艺技术,可大面积生产合格率高、质量可靠的产品,目前广泛应用于印刷电子行业。为了探索该工艺在储能领域中的应用,拓展超级电容器的进一步应用,本文以卷对卷微凹版印刷超级电容器炭电极为研究主线,探究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对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通过优化涂布参数来得到性能优异的电极,并最终制备了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全固态超级电容器。主要内容如下:(1)开发了一种转移法,